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七十年前的印巴往事

Hans Spross
2017年8月13日

70年前,印度與巴基斯坦獨立、分治。兩個國家從此成為宿敵。當年的英屬殖民地南亞次大陸,究竟是如何分裂的?

Symbolbild Grenze Indien Pakista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Singh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1947年8月14日的夜裡,尼赫魯(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慷慨激昂地宣佈印度獨立:"當午夜鐘聲響起全世界都還在沉睡的時候,印度將蘇醒並迎接生命與自由。久經壓抑的民族靈魂終於開始發聲。"對於那些數十年為印度獨立運動而戰的政治家們,這句話可能是恰當的。然而對於勞苦大眾而言,印巴的獨立、分裂也意味著苦痛與流血。在混亂的局面中,七、八百萬人背井離鄉,數十萬人在宗教衝突流血中喪生。

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人物聖雄甘地,將獨立、統一的印度次大陸作為畢生的夢想。對於印巴分治,他感到失望和憂傷。在此前多年,甘地一直致力於印度獨立,而從殖民專制走向議會民主,絕非一開始就以兩國分治作為解決方案。然而,印度獨立運動大部分時候籠罩在(少數派的)穆斯林教徒與(多數的)印度教徒間的敵對與不信任情緒之下。

尼赫魯(左)與聖雄甘地圖片來源: AP

印度獨立運動的開端

印度民族主義最先以有組織的形式在1885年的孟買萌芽。其標誌性事件就是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印度國大黨)的成立--甘地和尼赫魯都出身於該黨派。在1885年國大黨大會上,73名代表中有54人是印度教徒,只有2人是穆斯林。這種特有的懸殊力量對比也解釋了,為何穆斯林政客在印度獨立運動中的關注點,主要集中於穆斯林團體的特殊權利和規定上。

早在1906年達卡的首次集會上,穆斯林聯盟就將保護和推進穆斯林的政治權利與利益作為其目標。當時的穆斯林聯盟還宣佈效忠於英國政府,反對當時大規模抵制英貨運動。

穆斯林聯盟領導人、巴基斯坦「國父」真納圖片來源: Imago

在之後的幾十年,以甘地為首的印度國大黨與真納(Muhammad Ali Jinnah)領導的穆斯林聯盟曾多次嘗試建立兄弟友誼。然而分歧一直沒有消除。

1940年,在一次穆斯林聯盟的集會上,該聯盟首次提出了在新印度憲法中劃出以穆斯林為主的獨立領土的要求。媒體將之稱為"巴基斯坦決議",雖然那時建立獨立國家的要求還完全沒有出爐。

在1946年的選舉中,穆斯林聯盟成為了可以與印度教徒匹敵的政治力量。這時候,生活在次大陸上的穆斯林開始完全朝著成立自己國家的道路上邁進。

二戰以及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束

最終,戰略考慮和二戰經濟負擔,讓英國意識到了印度獨立的不可避免。在英國與印度國大黨談判時,真納領導的穆斯林聯盟沒有亮出底牌,但其在倫敦鮮明表態:任何一個省份都不能違背其主流意志,被強迫認同一個新的印度憲法。

二戰後,英國工黨上台,艾德禮政府開始就印度獨立與國大黨以及穆斯林聯盟展開談判。談判中,各方無法就建立一個新的聯邦制印度達成一致。與此同時,宗教與民族矛盾猛烈爆發。1946年8月16日在加爾各答,數千人在衝突中死亡。1947年初在旁遮普邦,鑑於穆斯林、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之間仇恨升級,當地政府下台。英國駐印度新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意識到,一個新的單一國家的幻景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左)與甘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

"蒙巴頓方案"

在1947年6月初,穆斯林聯盟、國大黨、錫克教派和倫敦政府共同批准了所謂的"蒙巴頓方案"。該方案僅在十周後就得到落實。其主旨就是之前提到的:要考慮相關地區的主流意見。

在旁遮普邦和孟加拉邦兩大民族混居區,走了以下步驟:第一步,當地以穆斯林為主的議會投票支持退出印度;第二步,穆斯林代表和非穆斯林代表在一次單獨表決中決定,支持該地區分成幾部分。旁遮普邦和孟加拉邦因此被切割,如今部分屬於印度,部分屬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孟加拉國1971年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相比之下,有關以穆斯林民眾為主的信德省、俾路支省和西北邊境省份的決定則更容易。這些地區自然地成為了後來的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當時,巴基斯坦的國父真納描繪了一個美好的願景:"我們的目標是內外和平。我們希望與我們的鄰居,在和平與真誠的友誼中生活。"

克什米爾地區至今仍然是印巴之間的爭執焦點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A. Rahi

然而,這一願景在殘酷的現實中破碎。

克什米爾問題遺留至今

直至今日,克什米爾地區仍然是印巴之間的遺留問題和爭執焦點。該問題起源於印巴分治時近600個有權決定加入印度、或者加入巴基斯坦、或者保持"獨立"的土邦。

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宣佈獨立。在"蒙巴頓方案"下,多數土邦並入印度,但是以穆斯林民眾為主、擁有400萬人口的克什米爾土邦表示要保持"獨立"。其信仰印度教的土邦王公想要與印、巴雙方締結現狀協議,然而其民眾揭竿而起,開始反抗專制的土邦王公。

在巴基斯坦方面的默許下,部落武裝以聖戰名義湧入克什米爾。土邦王公逃往新德里,提出克什米爾加入印度。時任印度總督蒙巴頓雖然同意了這個建議,但要求之後在克什米爾舉行前所未有的公投,決定該地區究竟是歸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

在這期間,印巴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不宣而戰。在聯合國的斡旋下,雙方1949年簽署停火協議,劃出一條"控制線",然而雙方至今都沒有正式認可該"控制線"為兩國邊界。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