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三中全會、修憲與權力較量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10日

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定於星期日在北京召開。全會除了討論經濟問題外,還將討論黨的總書記胡錦濤提出的一個原則性問題:憲法應該如何才能適應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新形勢,黨的機構應該如何接受憲法的監督。

胡錦濤強調依照憲法治國圖片來源: AP

自胡錦濤接任黨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職務以來,已多次組織政治局學習憲法,為黨的高級幹部和地方諸侯樹立了榜樣。胡錦濤委託一個工作小組對現行憲法進行修訂。據說,工作小組向政治局提出了對憲法進行修改和補充的十條建議,其宗旨是限制國家權力,給予人民以更多的公民權。

工作小組建議,把中國的國家性質從「人民民主主義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改為「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國家」。憲法中應寫上「公民的權利應高於其它一切」,對憲法中原有的集會、示威和言論自由應再添加罷工自由、隱私權、生存權、從國家獲取訊息的權利以及遷徙自由。最為關鍵的增訂是保護私有財產的新條款。憲法修改草案提出,私有財產應與國有財產一樣受到憲法保護,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侵犯。在為了社會利益必須使用個人財產的情況下,必須遵循適當賠償的原則,並可上訴法庭。在談到中國經濟的體制時,修改草案刪除了「國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的表述,從而把私營經濟提高到國營經濟同等的高度。公民有獲取有關重大國家事務訊息的權利,國家的重大決定事先應交由公民討論。政府人員的選舉應該更為民主化,應實行不等額選舉。

與修訂憲法的民主精神相反,黨的領導人禁止對這個題目進行民主討論。十條建議沒有向社會公開,只允許專家們在小範圍內評議。許多黨的領導人害怕,在當前社會局勢日趨緊張之際,廣泛討論修訂憲法問題可能造成中國政局的嚴重動蕩。

儘管計劃進行的修訂憲法並不觸動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或者說正因為如此,在黨的領導層實現民主化和更多的法制也就不那麼簡單。黨的首腦胡錦濤處於弱勢,在權力最大的政治局常委會中,九名成員中有七名與黨的前首腦江澤民結成了同盟,江澤民本人仍然是軍隊最高指揮。在他任職期間,他抵制一切政治改革,現在看起來仍在使用自己的影響,繼續阻止變革。所以,現在流傳的修訂憲法的建議有幾條、哪幾條能被中央委員會接受,從中可以看出胡錦濤在執政一年以後的政治實力。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