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談及媒體有關中共推遲三中全會的揣測,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教授向德國之聲表示:"我覺得媒體的揣測是完全過早的。二中全會是2月底召開的,他們有一年的時間來舉行三中全會。還有兩個半月的時間。"
根據中共《黨章》規定,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次。那麼,2月底舉行二中全會後,三中全會在明年2月底之前舉行就並未違反規章。
曾銳生同時表示,習近平不是一個遵循慣例和憲法常規的領導人。
2018年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也未按慣例在當年10月、或11月舉行,而是2月舉行,與此前的二中全會僅隔了一個月。當年的二中全會討論了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三中全會則通過了向兩會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選建議名單等。
曾銳生分析說,很可能習近平還沒有完全做好決定,如何應對經濟形勢。
中共三中全會傳統上是關乎經濟政策路線。
曾銳生還表示,對於中共領導層,"我們已經不再稱之為'集體領導制'了。'集體領導'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是'最高領導執政',或者實際上是'強人政治'。所以,如果老闆說還沒到時間,其他人誰會敢跟他說,你沒有達到西方記者11月或10月舉行三中全會的期待?"
對於有關習近平因黨內權力鬥爭而推遲三中全會的猜測,曾銳生教授並不認同:"給我一些證據證明有真正的權力鬥爭。誰和他(指習近平)權力鬥爭?"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今年去世,有分析認為,對習近平的最後一股平衡的力量消失了。
曾銳生教授則認為,去年二十大就已極為明顯,最高層沒有任何人屬於習近平以外的任何陣營。"整個共產黨成為'習派'。過去的'團派'或'上海派'還有誰在?都下去了。"
"即便是李克強。大家記得胡錦濤在二十大上被帶走的一幕。李克強當時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他看上去非常尷尬。他嘗試不動聲色。當然更不會說什麼或做什麼。"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68歲猝逝。他今年3月才剛剛退休。不過,早在去年的二十大,他就已失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和中央委員職務。普遍認為,他任總理的十年被「架空」了職權;與獨攬大權的習近平之間,他在公開表態中僅有些許意見不一致的跡象。
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突然被架走離場,臨走時輕拍李克強的肩膀,李克強則點頭回應。李克強曾被認為是胡錦濤支持的「共青團派」接班人。然而2012年,習近平最終成為最高領導人。在二十大上,李克強卸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委員。習近平則確保了自己的第三任期。
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AP/picture alliance2013年,李克強開始總理第一任期。在任期間,擁有經濟學博士的李克強強調簡政放權,提出網路+和「中国制造2025」。巴克萊資本當年發布報告,將李克強的經濟增長計劃稱為「李克強經濟學」: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
圖片來源: How Hwee Young/dpa/picture alliance據《經濟學人》2010年引述維基解密,李克強任遼寧省委書記期間,曾於2007年向時任美國大使表示,GDP數據不可靠,他通過火車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來判斷該省經濟狀況。《經濟學人》由此引申出「克強指數」的概念。圖為2007年李克強任遼寧省委書記時在北京出席中共十七大。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然而,習近平上任後成立多個「領導小組」,其中包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這些舉動被認為是架空了李克強總理職務下包括經濟領域在內的政府職能,從而讓習近平做到「大權獨攬」。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2020年1月27日,李克強作為「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受「習近平委託」,視察了武漢。習近平則是在3月10日才前往武漢。當年10月,習近平宣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然而,疫情拖長,持續了三年。長期封控使中國社會經濟領域大範圍陷入癱瘓。
圖片來源: AP/picture alliance2020年5月,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有六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這一表態與習近平此前的說法大相徑庭。習近平當年3月稱,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李克強在隨後視察山東期間,還提出「地攤經濟」,認為是創造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然而這一說法也受到一些官媒的「降溫」。
圖片來源: Liu Weib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2022年8月,李克強視察深圳鹽田港時表示:「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長江、黃河不會倒流。」這一表態他在當年3月的人大會議期間也曾作出。李克強在深圳還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然而,中國「國進民退」、外商對投資環境感到不確定卻是現實。
圖片來源: Liu Bin/Xinhua/picture alliance李克強2011年任副總理期間,曾在訪問香港大學時發表英文演講。據媒體報導,他任總理出訪時,也曾使用英語發言或交談。他的妻子程虹則是英語教授,從事美國文學研究。圖為2018年李克強夫婦訪問柏林期間,與德國總統伉儷會晤。李克強是文革後首批大學生,在北大就讀法律和經濟。
圖片來源: Arne Immanuel Bänsch/dpa/picture alliance2014年,李克強訪問柏林期間,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他在日程间隙參觀了一家超市。2015年,梅克爾訪華期间则前往了李克強的家鄉安徽省。
圖片來源: Tim Brakemeier/dpa/picture alliance李克強的仕途也並非沒有爭議。他曾於1998-2003年在河南省任職。德國之聲2013年報導,中國衞生部前官員陳秉中批評,李克強前任李長春主政期間,在河南推行"血漿經濟"導致河南農村爆發愛滋病疫情;而李克強受命掩蓋真相。中國官媒報導,2023年10月27日凌晨,李克強心臟病突發在上海逝世。
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中國經濟可能三十年來未有之疲弱
曾銳生教授表示:"中國經濟處境可能有三十年都沒有像現在這樣了。中國經濟上次這麼疲弱是什麼時候?那是1988、1989年初的時候。經濟非常弱,充滿問題,因此需要更多的考慮,需要更多的時間。我不是為習近平辯護,或者說他做的是正確的。但這並不那麼難於理解。"
曾銳生教授還指出:"回到10月、11月,他(指習近平)不知道他在三藩市會收到怎樣的反應。所以他至少會想等到三藩市之後,更清楚地知道,與美國人方面會怎麼發展,以及與歐盟方面會怎麼發展,再決定在經濟政策方面做怎樣的表態。對於一個經濟不好、需要想出辦法應對的國家領導人來說,這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三中全會如果召開,能否推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應對中國經濟問題,曾銳生教授表示:"我希望如此,但我也沒有看到這樣的證據。他(指習近平)能否推出一些合理的政策,還有待觀察。經濟不好,也有很顯著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應對。迄今為止,我們還沒看到他想出什麼主意來解決這些問題。"
習近平近日的一些表態和行程引起媒體關注,比如對外資表示歡迎,以及視察了上海。中國還舉行了首屆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那麼,改革、市場會對接下來的經濟路線走向有多少定調?
曾銳生教授表示:"習近平對市場的態度一直是非常明確的。他要市場出成果出效果,但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這在根本上是自相矛盾的。"
曾銳生教授同時指出,中國經濟許多結構性問題無論是不是習近平執政都會存在。習過去十年的政策讓形勢更嚴峻。
"房地產泡沫已經醞釀數十年了。經濟不平衡也不是新事,早在溫家寶執政初期--如今已經近二十年了--就曾表示,中國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人口結構從人口紅利到人口不足,也是個很慢的、逐漸變化的過程。中產階級陷阱也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過去就存在,習近平的前任都未能解決。"
曾銳生教授說:"他(指習近平)以為他可以實現房地產市場的'軟著陸',但看看現在的情況。他以為可以增加監管,同時讓民營企業保持創新和領先,但看看阿里巴巴、騰訊和其它公司。"
各大民營企業的處境似乎都不樂觀。
從進出口到信貸投資,從零售到房價,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更糟糕的是,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違約風險,金融信託集團理財產品出現逾期兌付,這些令人擔心的訊號預示了新的風險。
圖片來源: CHINATOPIX/dpa/picture alliance8月初,中國又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巨頭碧桂園面臨違約風險。該公司有2筆美元計價的債務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為少數尚未出現違約的中國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園的「爆雷」是對本已脆弱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又一打擊。在本次房地產危機中首先觸礁的恆大集團則於8月17日依美國《破產法》,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恆大的負債高達3300億美元。其在2021年底發生違約,導致中國各地出現大批未完工的爛尾樓。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未來幾個月內,中國的房產價格和銷量仍將進一步下滑。
圖片來源: Aly Song/REUTERS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金融信託行業也出現危機。在7月底傳出中融國際信託集團無法按時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後,中國媒體8月中旬報導,數十種中融信託產品出現逾期兌付。該集團北京總部前發生投資者要求還錢的抗議(圖)。中融管理著約1380億美元資產。許多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通過信託公司進行項目融資。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團管理著超過一兆元人民幣的資產,也承認有流動性困難。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影子銀行的資金總量大約為3兆美元,相當於英國國民經濟的總體量。影子銀行的一系列支付違約行為可能會引發廣泛的連帶效應。
圖片來源: REUTERS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月經濟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產出和投資增速都低於預期。這顯示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商業和消費引擎動力嚴重不足,通貨緊縮風險上升。同時,7月份中國銀行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雙降,其中信貸增量比六月份驟減了89%,是2009年11月來的最低的新增貸款量。
圖片來源: BRENDA GOH/REUTERS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七月份中國外貿數據遠低於預期,進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則萎縮了14.5%。根據中國商務部7月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的外國對華直接投資(FDI)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所公佈數據的計算則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資負債同比暴跌87%。儘管有中國專家在財經媒體分析稱,上述數據差別源於統計口徑不一致,但外資流入明顯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
圖片來源: Wang Chun/CFOTO/picture alliance今年以來,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項經濟數據低迷讓民眾對經濟前景和就業形勢的焦慮增加。而國家統計局8月卻宣佈,全國青年人等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將暫停發布。這一消息引來民眾的廣泛批評和嘲諷,有網民戲稱當局這次從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根據路透社8月18日對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證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對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的對比,摩根士丹利將對中國2023年的GDP增長預期從此前的5%下調為4.7%;摩根大通從5%下調至4.8%;巴克萊銀行從4.9%下調至4.5%;德意志銀行研究中心從5.3%下調至5%;野村證券從5.1%下調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背景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使得經濟增長前景進一步惡化。
圖片來源: Michael Nagle/Getty Images/Getty Images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