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三分之二以上的贋品來自中國

2006年4月27日

4月26日是國際智慧財產權日。科隆城市導報在報導國際仿冒侵權行為的泛濫及其給經濟帶來的損失後,特別提到了中國:

假的真不了圖片來源: AP

「根據工商權利保護總局的統計,三分之二以上的偽造商品來自中國,11%來自香港,8%來自土耳其。煙草製品的統計數字特別說明問題:2003年菲利普莫裡斯煙草集團只遇到17.8萬支仿造的香煙,一年後增加到4200萬支,2005年收繳的偽煙竟然高達2.2億支。上星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時保證,中國將更為嚴厲地打擊偽造產品的行為。但這一許諾馬上又打了折扣:中國專利局發言人王自強補充說,中國將來仍然會有偽造軟體的問題。」

南德意志報援引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主席布魯克拉赫的話說,該組織的一項問卷調查表明,德國三分之二機械製造廠家的產品遭到仿冒偽造,其中43%為整體仿造:

「布魯克拉赫特別擔憂地指出,只仿冒外形、不採用技術的事件增多。這樣,『購買這樣產品的客戶面臨極大的危險,因為客戶以為買的產品有品質保障,實際上卻是低劣產品』。仿冒產品大多來自中國。70%受到侵權的德國企業指稱中國是偽劣產品的來源國,而兩年前,僅有50%的企業這樣認為。台灣位居第二,被16%的德國企業稱為贋品發源地。偽劣產品在全世界推銷,中國也是銷售市場之一。近三分之一的德國企業估計自己的銷售損失5%,年度贏利的損失更大。」

德國紡織與時裝聯合會主席鮑曼認為,中國有嚴厲的法律,關鍵是缺乏法制意識及發生的事件數目巨大。他向南德意志報介紹了他採取的新做法:

「鮑曼試圖以完全新的形式減少聯合會一千四百個企業的經濟損失。通過與中國兩個行業大組織簽訂協議,中國十萬個紡織品廠家承諾尊重競爭對手的智慧財產權。如果德國企業報告有竊取專利行為,中國的行業組織將對政府和法院施加影響,提出追查要求。侵犯專利的企業將被剝奪在德國和中國參加博覽會的權利。由於中國經濟界正在創建自己的國際品牌,所以它們比過去更為關注保護智慧財產權。

『我們就這一協議的要點取得了一致』,鮑曼高興地說。他希望聯邦總理五月中旬訪問中國之前能正式簽字。不過鮑曼也承認,這項協議不包括有控告的權利,而只是把重點放在心理壓力上。據鮑曼介紹,目前有四百多家德國紡織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許多中型企業擔心專利被竊取而裹足不前。由於歐洲市場長期以來處於停滯狀況,中國為德國服裝紡織廠家提供了很大的機遇。德國經過劇烈的結構轉變以後,服裝紡織業只剩下十四萬就業人員。三年內,德國向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增加了一半,達到一億五千萬歐元。鮑曼認為,從長遠來看尤其在醫療、交通等技術專用紡織品方面,儘管德國的薪水成本比中國高,但仍然可以保住就業崗位。」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