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不公平待遇

2014年3月31日

中國的新一代醫療衞生體系是世界歷史上社會成就中的一件大事,但中國醫保體系中的投保人可並不這麼想。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他們有理由這樣做。

Melamin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超過1億中國人沒有醫療保險。這比德國的總人口還多。醜聞?並不見得。因為有12億中國人登記了醫療保險,過去10年的進步可圈可點。2003年的時候,還只有30%的農民有醫療保險,現在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95%。這已經是世界歷史上社會成就中的一件大事。

包括遊走於各大城市之間的2億中國民工也已經擁有基本保障。所有在城市裡工作的中國人都有醫療保險。像德國一樣,他們有投保的義務。也像德國一樣,投保費用由僱主和雇員共同承擔。

農村人口受冷落

不過,德國和中國在醫療保險方面的共同之處也就這麼多了。中國的保險額不僅比德國低不少。與政府的願望相悖,農村居民對此並不十分滿意。這與保險體系在構建上的失誤有關。它只負責投保人在註册居住地的醫療費用。如果有人想去城裡條件更好、醫術更高的醫院裡就診,那費用就會很高,高到大部分農村居民都無法接受。

所以,那裡的許多家庭並不明白醫療保險的意義在哪裡。他們更願意自己攢下這些保金。哪怕保金每年只要50元錢,他們也覺得不值。因為農村地區的醫療條件依然非常糟糕。幾乎沒有醫生願意去農村醫院給人看病。

醫院裡的"黃牛"

但是,大城市的情況也非常緊張。雖然每個大城市都有密集的醫院網路,但其中真正條件好的也只有兩三家,所有的病人都想去。他們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就在門口排隊,或者連夜站在掛號窗口前,為的就是得到第二天的一個門診號。情況緊急的時候,他們除了從倒號的"黃牛"那裡買號以外,沒有別的選擇。這些"黃牛"和醫院內部人員有聯繫,能夠通過他們從醫生那裡再賺得幾分鐘的時間,但"黃牛們"卻要為此收取幾百元的好處。

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對於許多患者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除此以外還要交納醫生的掛號費。根據醫生的水準不同,掛號費有幾元的,也有幾百元的。但所有人的命運都是:在等候大廳漫長的等待,為的就是和醫生見面5分鐘,傾訴自己的病情。一位中國醫生每天最多要看100名病人。而且大部分病人都指望著馬上得到治療。

醫生壓力山大 病人疑心重重

所以,醫生需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更難辦的是,他們只有靠開一大堆藥方才能明顯提高收入。當前,藥費回扣已經基本佔醫生收入的一半。因此許多病人對醫生開具的藥方都表示懷疑。

所以,這一原本應該具有榜樣作用的醫療體系讓中國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係陷入緊張,尤其是要動手術的時候更為如此。病人家屬會給醫生送錢或者送禮,為的是讓醫生更用心的完成手術。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幕後進行的。如果一台手術進行的不順利,也可能催生極端事件爆發。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醫生需要面對憤怒病人家屬的暴力攻擊,甚至有些人會被奪去的性命。

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並不容易。政府層也在沮喪地做著各種嘗試:讓農村醫生有望得到更好的薪水,此外藥品的價格也已經受到嚴格管制,讓醫院無法再從藥品的銷售中牟取暴利。

百廢待興

但是,只有中國人能夠隨時隨地通過自己交納的保險金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時,他們才會認真對待醫療保險。這也是他們對政府工作表決的一種方式。在這方面,人民的權力被高估到任何程度都不為過。政府可以數百次地強調改革的歷史意義。但如果人民的意見不同,那就是事實。無論改革者們覺得這是否公平。

沒有人--包括共產黨,能夠阻止一位再次沒能在自己信任的醫生那裡掛上號的老人懷念毛澤東時代。雖然那時候赤腳醫生的技術都不太好,但至少那時可以隨時看病,而且是免費的。

作者簡介: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任琛

責編:萬方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