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不分陣營,國際社會救援劫後伊朗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30日

巴姆大地震之後,伊朗接受了國際社會的慷慨援助。俄羅斯人,中國人,英國人,義大利人,德國人,還有許許多多其它國家的人都伸出了救援之手,甚至美國人的軍用飛機也降落在了伊朗的土地上。

德國救援飛機在科隆-波昂機場準備出發圖片來源: AP

自從伊朗東南部的巴姆市發生了導致數萬人喪生的大地震以來,不僅伊朗人之間的差別消失了,而且存在於伊朗和外部世界的可見的和不可見的界限也似乎消除了。義務捐血的伊朗人排起了長隊,醫務人員自願飛往巴姆進行救護,而受傷人員被運往伊朗各地。救援力量來自世界各地,甚至美國人也從科威特的軍事基地飛往災害地區進行救助。

繼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親臨伊朗重災區巴姆市之後,伊朗總統哈塔米也於本周一(12月29日)對該地區進行了視察。與此同時,鑑於在廢墟中搶救生還者的希望已十分渺茫,救援人員現已把主要精力放在為災民提供食品、飲水和帳篷上。可以說,救援措施第一階段的工作已經結束。

根據伊朗當地電視台報導,在第一階段的救援中,從廢墟中已經挖出2萬8000多具屍體,地震把巴姆變成了死亡之城。目前,隨著在廢墟中發現倖存者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來自世界各地的救援組織陸續準備離開巴姆,但也有的救援人士繼續留在巴姆搜尋倖存者。一位來自挪威的救援人員說:「永遠也不會說太晚,我們要繼續尋找下去。」他舉例說,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在廢墟中困了72小時後居然倖存下來。救援人員發現她時,她已經處於昏迷狀態,一條腿也已經骨折。小女孩被發現的地點是一個廚房,因為屋頂沒有完全坍塌,有空氣可以呼吸,她的附近還有一盤米飯,這大概是她得以奇跡般倖存的原因。

救援工作中也有些意想不到的「奇跡」。一位伊朗的神職人員說,他在5個小時內有三次正在為死者做禱告時,裹在屍布裡的人突然活動起來,他立即叫來醫生將「死者」送往醫院搶救。

德國已經派出第二架救援飛機

伊朗地震發生之後德國外交部立即派出救援人員,之後派出的第二架飛機上裝了33噸救援物資,飛機上載滿了醫藥、醫療用品以及淨化飲水設備等。三台淨化飲水設備每天可為震災居民提供大約35萬升清潔飲水。聯邦政府為伊朗災民提供的醫藥可滿足該地區2萬居民三個月的醫藥基本需求。此外,德國政府還為伊朗災民提供毯子、帳篷和夾克等。

德國為伊朗提供的緊急援助總計70萬歐元。根據12月28日的統計,大約有70名德國救援組織的工作人員投入了支援災民的工作,其中包括隸屬德國內政部的德國技術援助組織、德國紅十字會以及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等。

伊朗接受美國援助

美國的軍用飛機在伊朗領土上降落-這在幾周前還是很多伊朗人的惡夢。伊朗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附加協議書,並在美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時擔心,下一個挨打的該輪到它了。

伊朗在附加協議書上簽了字,但美國仍對伊朗的誠意表示懷疑。特別是在伊朗議會選舉前的兩個月,保守的強硬派對受到挫折的改革派具有優勢的時刻,伊朗簽署附加協議書一事並沒有使伊朗與美國的關係得到改善。現在美國為伊朗的災害提供幫助,伊朗政府也沒有顧忌美國仍是伊朗最大敵人這一事實而接受了這一幫助。對一些觀察家來說,這是雙方開始解凍的一個明確訊號。

但人們也切不可對此抱過於樂觀的想法。在地震災難後的這幾天裡發生的事情僅僅是一個人性的體現,沒有更多的其它內容。雙方的目的都在於幫助地震受害人,盡快減輕他們的痛苦。而在這樣的困苦時期,人們應該摒棄前嫌。儘管這可能只是一個暫短的時刻,不久之後雙方也許又會重起爭端。

伊朗與美國關係會因此而改善嗎?

但大多數伊朗人還是希望能夠與美國人重新修好。儘管在伊朗有這樣的民意,但保守派控制著局勢的發展。在9.11事件發生後,很多伊朗人向美國人民表示了同情。但雙方政府間的關係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善。

但這件事可能會引導雙方朝著關係改善方面發展。伊朗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做法就使許多人感到驚訝:伊朗在承認由美國人操縱的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方面還走在了許多阿拉伯國家的前面。伊朗政府與臨管會保持了良好的關係。這樣伊朗也間接地支持了美國有關伊拉克未來的戰略。

伊朗的做法並非想討好美國,而只是想與它的鄰國保持和睦關係。在伊拉克問題上,伊朗和美國長期以來就保持著一種默契關係。伊朗雖然拒絕了以色列的幫助,但如果也拒絕美國的幫助的話就會令人詫異了。

而如果從這件事就得出美伊雙方的關係已經解凍的結論則為時過早。人們應該就事論事,援助只是一個在中東地區十分缺乏的,人道主義的象徵。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