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緣何恰恰用布穀鳥的典型叫聲報時,直到今天仍是一個謎。據傳,18世紀上,有一位鐘匠製作了一個公雞報時鬧鐘。但那簡單的四聲喔喔到底還是讓他不太滿意。遂想到用布穀鳥聲代替雞鳴。是否真有其事,人們迄今未能弄清。布穀鳥鐘究竟是在哪裡發明的,亦無定論。然而,今天,它是黑森林地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櫻桃蛋糕和波倫帽(Bollenhut)一樣。在全世界,配有鐘擺、砝碼、裝飾著布穀鳥、外加綴滿雕飾木盒的鬧鐘都是傳統和典型德國工藝的象徵。
與普通房子一樣大:世上最大布穀鳥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Seeger 超大型德國文化財產
特裡貝格(Triberg)小鎮鐘表大師艾伯勒(Ewald Eble)也精通此藝。他的家族從1880年起就開始製作鐘表。他和兒子拉爾夫共同設計出一款讓人嘆為觀止的時鐘:世上最大布穀鳥鬧鐘,比傳統版大60倍,堪與真正的房子比肩。此鐘機械部分的尺寸就是4.50×4.50米;而一樓窗口每半小時出現一次的巨大木製布穀鳥,重達150公斤。由於一切都按傳統以手工製作,父子兩代大師花了5年時間方完成作品。在機械功能上,這一巨構毫不遜色於經典的小版本。
黑森林的傳統工藝
德國之聲記者威林(Hendrik Welling)決意好好瞧瞧這個超級物。他專程前往黑森林,為文化和生活方式專欄節目 "Euromaxx "拍攝《歐洲之最》(Europa maxximal )系列。他被允許從內部和外部仔細探索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布穀鳥鐘。在特裡貝格的傳統鐘表匠那裡,他浸淫於這門手藝的秘密。當然,他也弄清了,布穀鳥是怎麼進到鐘裡的。經由此影片,你可和他一起走上探索之旅。
布穀鳥鐘如今式樣多多,最受歡迎者還是其經典式樣 圖片來源: Hendrik Welling/DW 從媚俗成為經典
特裡貝格的巨鐘早成吸引遊客的磁石。這也難怪:布穀鳥鐘雖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視為小家子氣和媚俗的象徵,但現在,早已成為一種偶像。不管是用木刻形象,線條朴實明快,還是色彩斑斕,尤其在外國遊客那裡,它們都比其它紀念品更受青睞。隨著黑森林布穀鳥鐘,一小塊德國也走進了世界各地。
有人覺得它帶著濃厚的小市民氣,也有人對它趨之若鶩。布穀鳥鐘不僅是鐘表,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德國藝術家斯圖普(Stephan Strumbel)讓傳統的布穀鳥鐘具備了現代波普藝術特徵。霓虹燈元素的應用毀譽參半。2011年,斯圖普作為第一名德國藝術家為《紐約時報》雜誌設計了一款布穀鳥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早在17世紀,薩克森州的奧古斯特選帝侯就擁有一座布穀鳥鐘。華麗的鐘表主要產於德國南部的黑森林。此鐘的妙處所在:每個小時,機械的布穀鳥都會從木房子裡探出來報時。
圖片來源: Fotolia/PRILL Mediendesign在黑森裡特裡堡的布穀鳥鐘問世前,圖中這塊產於巴符州紹納赫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布穀鳥鐘。它的製造者多德(Josef Dold)也承認,特裡堡的那塊要大一點兒。而手工製作這塊表用了多德三年的時間。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布穀鳥鐘 - 我的愛」是德國富特旺根鐘表博物館的一個特別展覽。展覽截至2013年11月,展示了各式各樣的布穀鳥鐘。該博物館成立於1852年,是德國最大的手表收藏博物館。
圖片來源: Deutsches Uhrenmuseum Furtwangen布穀鳥鐘幾乎隨處可見,然而布穀鳥卻越來越少了。每年,布穀鳥在非洲過冬後遷移回歐洲,把鳥蛋產在其他鳥類的巢中。這就意味著,它們下一代的養育全部託付給「繼父母」了。然而由於氣候變化,它們在歐洲繁殖季節提前,可供產蛋的鳥巢也因此不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不,這不是最新時尚走秀,而是傑塞爾(Leon Jessel )1917年的輕歌劇《黑森林姑娘》新版中的一條裙子。當年,女星凱特爾(Mariel Ann Keitel)試演的角色曾將布穀鳥鐘套在身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弗賴堡大學的理查德(Franz Richardt )為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設計了該布穀鳥鐘,人們身體的熱量推動表針的擺動。當人們握住它時,一台熱發生器將人手產生的熱功轉化為電能,鐘裡的布穀鳥也因此獲得報時的能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一隻毛絨鳥,戴著一條數字時鐘項鏈。第一眼望去,頗具挑戰性。這是卡爾斯魯厄國立博物館的「設計+情感」展覽。該布穀鳥鐘的演繹版來自於設計師邁克爾(Michael San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黑森林的鐘表匠稱,他們的大部分客戶來自於美國。不過一些德國人對於布穀鳥鐘情有獨鐘。在狂歡節上(如圖),他們也願意喬扮成「布穀鳥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