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30411 IWF Finanzmärkte Stabilität

2011年4月14日

經濟危機似乎已經過去,銀行又開始發放高額獎金,全球經濟也全面回暖。但是在繁榮表象之下,全球金融市場仍危機四伏,之前的改革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本周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華盛頓發布了相關報告。

Logo des Frühjahrstreffens von IWF und Weltbank 2011 in Washington, aufgenommen am 12.04,2011 (Foto: Rolf Wenkel/DW)
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在華盛頓召開會議.圖片來源: DW/R.Wenkel

國際貨幣基金會資本市場部主任維尼亞斯(José Viñals)首先報告了一條好消息:全球金融體系的風險已經變小。維尼亞斯介紹,這一方面與全球經濟復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各國政府為銀行業大量注資密不可分:

"但是還有一條不太好的消息:危機期間為刺激經濟而出台的振興政策,現在被用於掩飾體系中的風險。而本來我們是能夠對此迅速作出反應的。"

兩年前,歐洲銀行首次接受"壓力測試"時,人們就已經發現,大約有30%的銀行核心資產率低於8%:

"現在要進行的第二輪壓力測試,將是檢測歐盟銀行體系健全性的良機。但是壓力測試必須具備可信度,其結果也必須易於理解,壓力測試應該成為危機應對戰略的一部分,並包含相應的預防機制,以便應對危機中銀行無法從金融市場融資的情況。"

而全球金融體系的另一個潛在危險則是發達國家的高額公共財政赤字。維尼亞斯認為,受到公共財政赤字困擾的不僅僅是某些歐洲國家,還包括日本和美國。而且在美國,許多私人也背負著巨額債務。這些都會嚴重影響銀行的收支平衡,甚至於危及全球經濟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擔心新興國家的經濟過熱問題。這些國家的經濟過熱並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增長數據上,也表現為大量資金流入或流出:

"我們最近發現,在某些國家信貸量高得離譜。歷史經驗表明,今天的信貸增長總是與今後的金融泡沫破滅有密切關係。"

目前,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印度、阿根廷、巴西、印度尼西亞,國內投資額都在快速增長,而這都有可能為今後出現泡沫經濟埋下隱患。如果提高利率無助於緩解經濟過熱,這些新興國家很可能採取限制資本流動的手段。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說,允許限制資本流動的手段絕對是新鮮事。此前,該組織多年一直恪守自由市場經濟的教條。

作者:Rolf Wenkel 編譯:文山

責編:嚴嚴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