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2502 Interview Windenergie

2010年2月25日

總部位於波昂的世界風能協會(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是一個非盈利性的國際組織,旨在推廣風能在全球的廣泛應用。該組織剛剛發布了2009/2010年度國際風能發展年鑑。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風能發電迅速發展,目前已經一躍成為整體裝機容量第二的國家,僅次於美國。世界風能協會公共關係和市場官員宋之燕女士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

中國河北風能發電站圖片來源: Xiao Xu

德國之聲:世界風能協會現在在全世界有五百多個會員,其中有多少中國會員?

宋之燕:在500多個會員中,比較遺憾的是,中國會員才不到40個。我們的會員分成幾部分,包括各個國家的風能協會,企業會員,還有研究機構,還有就是個人會員。但是在這裡面中國會員總共才不到四十個。

德國之聲:這些中國的會員主要都是什麼性質的?

宋之燕:中國風能協會和中國農機協會是協會會員,其餘的都是企業會員。

德國之聲:那麼這些企業會員主要都是國營企業還是私營企業?

宋之燕:實際上中國大的整機廠和風能公司現在還沒有加入世界風能協會。現在中國加入的企業都是規模比較小,其中有一些有整機廠,配件廠,和小的風機廠和風機的原料廠商。

德國之聲:也就是可以這麼說,雖然中國風能產業在全世界來看發展得非常快,但是大的風能企業還沒有加入到這個協會中來?

宋之燕:主要原因是中國風能是從2000年才開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前一階段主要是立足中國本土市場的開發。應該說從去年開始,隨著中國設備廠商的迅速增長,已經越來越多的廠家關注到海外市場。我在去年12月份回國,走訪了北京幾家大的整機廠商,它們對海外市場的開拓都非常的關注。隨著它們走向海外市場步伐的加快,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大的整機廠商會加入到世界風能協會的行列中來。

德國之聲:我們知道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是以傳統的火力發電為主,此外還有水力發電,核電等等。好像近幾年中國政府發展新能源的決心非常大,這是不是風能發電在中國突然得到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宋之燕:實際上來講,中國之前是靠小的風機,進行小規模的風能發電,主要應用在牧區或者是農村。但在近幾年,隨著中央政府整個對節能減排,開發新能源來滿足能源需求的力度的加大,不管從政策層面,還是資金支持層面力度都在加大,所以導致中國不光是風能,太陽能,可再生能源都得到了一個非常迅猛的發展。從2004年開始一直到2008年,這幾年中,中國風能產量都在成倍數的增長,包括裝機容量,還有風電設備製造都在成倍增長。

德國之聲: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中國的表現也是相當受關注。在峰會之前,中國提出了自己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就是說,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減少40%到45%。那您覺得中國風能發電的發展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中國達到這個目標呢?

宋之燕:應該說風能的發展在中國可再生源的發展中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在內蒙古輝騰錫勒,還有張北兩個風力發電廠,它們的發電量佔到了北京用電量的百分之五。這個百分之五就可以節約二氧化碳排放量300萬噸。所以,通過這個數字就可以看出,中國風能的發展可以幫助實現中國承諾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德國之聲:從市場上來看,風能發電畢竟涉及到進入市場,並入電網的問題,它的價格和火力、水力發電等電源相比有沒有競爭優勢呢?

宋之燕:關於電源的問題,我們現在正在熱議的一個政策就是"feed-in tariff",這需要國家在接入電網的時候提供一些價格上的補貼,來鼓勵大家進行風能的開發利用。主要是因為風能前期投入的成本是很高的,因為涉及到整機的採購,整機的每一個零件的價格是很高的。所以現在各個國家都在討論如何鼓勵風能的發展。即便在中國,每個省接入的並網電價也是不一樣的。

德國之聲:等於說中國對風力發電這個行業是有一定補貼的。

宋之燕:對,但是這個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每一個省執行的政策還是不一樣的。

德國之聲:下一步中國在風力發電方面有什麼發展的重點嗎?比如說重點地區或者是重點領域。

宋之燕:2009年中國政府發布了幾個海上風電研發中心計劃,其中有負責檢測的,有負責海上發電的,是為了鼓勵中國風電技術的發展和原創技術人員的培訓和技術能力的提高。 這就說明中國已經從單純地開拓市場,佔領國內市場,到更清晰化,更高層次的競爭。現在隨著國內設備廠商的急劇增長,它們把眼光放到了海外市場。相信中國的風電市場也會在急劇增長後,可能會面臨一個企業的併購或者調整階段,來整合整個市場的資源,來保證整個產品品質的穩定。


德國之聲:那在未來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些什麼問題?

宋之燕:任何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都會產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中國風電產業現在遇到的比較大的問題,一個是專業性人才的缺乏,包括各種技術人員,設計人員,還有一個就是需要保持產品的穩定性。另一個是需要更多原創的技術來樹立自己的品牌。

德國之聲:中國在風能發電方面和德國的合作多嗎?

宋之燕:非常多。中國很多公司的技術引進都是從德國來的。中國和德國的風電合作是很緊密的。

德國之聲:在風能發電方面中國的自有技術現在到底在一個什麼水準上?

宋之燕:應該說中國的廠家,包括從政府來講,都越來越關注原創技術,現在應該有了一些自主的技術,或者說自主創新的技術。應該還在逐步發展過程中。

採訪記者:雨涵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