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懸案」--埃爾孚腐敗案終告宣判
2003年11月13日廣告
「埃爾孚」案件的領頭被告是當時的埃爾孚石油總裁──弗洛克.普裡讓,前總務經理阿爾弗雷德.西爾文,還有綽號為「非洲先生」的安德列.塔拉洛。他們分別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
坐在被告席上的共有37名高級經理人員,他們被指控在九十年代初期,從數億法郎的傭金當中收取了回扣。而這些傭金是埃爾孚石油公司用來行賄一些非洲國家領導人,以及具有影響力的中間人,以確保獲得石油合約的贓款。
另外,被告人還包括德國商人迪特.霍爾茨,涉及埃爾孚公司於1992年收購東德努納煉油廠的行賄醜聞。此前有媒體披露,埃爾孚為收購該煉油廠曾向德國前總理柯爾領導的基民盟行賄2.56億法郎。
這次重大的審判花費了八年的準備時間,然而直到主犯啷當入獄,很多真相依然隱藏在黑幕裡,不能大白於天下。在追查贓款流向的過程中,碰觸到許多國際政壇的高層人物,政治與金錢交織緊密。隱約浮現的是部分非洲國家政府收取賄賂、法國政黨的資金來路不明,還有就是埃爾孚與德國前總理柯爾之間的利益輸送。
涉及這個案子的當事人說,當時法國政府支持的腐敗網路非常廣大,一直到1994年埃爾孚完成私營化之後,才逐漸消失。雖然其中的秘密開始慢慢浮現,但只是冰山一角,實情遠未真正水落石出。
更糟糕的是,人們對於案件的判決仍然心存疑慮,被宣告有罪的主犯真是醜聞的真正導演嗎?埃爾孚石油前總裁普裡讓數月前的一番講話耐人尋味。他說:「大家全都有份,總統、總理、財長,一個都少不了。沒有他們,生意不可能成交。如果想從國外拿到合同,我們必須出錢搞定關鍵人物,否則定單告吹。事情就是這樣簡單。」
真是如此簡單嗎?當然不,「埃爾孚」雖已結案,問題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