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失去美國資助的情況下,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周一(5月19日)呼籲成員國支持其「極為克制」的年度預算請求共計21億美元。
世界衞生組織成立近80年來,一直致力於改善人類健康與生活。批評者認為它表現不佳,例如至今未能完成新冠病毒源頭調查。如今,這個聯合國下屬的衞生機構正在為自身的「健康」而戰。美國歷來是世衛組織最大的捐助方,但是川普于今年1月下令中止。
譚德塞說:「21億美元,相當於全球軍事支出八小時的金額。21億美元,是一架隱形轟炸機的價格——它是用來殺人的。」
他在周一於日內瓦開幕的第78屆世衛大會上表示:「21億美元,僅為全球煙草業每年用於廣告和促銷開支的四分之一,而煙草是殺人的產品。」他還說:「看來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標籤被人調換了。」
譚德塞並未直接提及美國削減資金一事,但他此前曾表示,美國的退出是一個「錯誤」,並呼籲華盛頓重新考慮。
世衛組織提出的未來兩年預算比最初規劃減少了22%,主要是由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削減資金。雖然目前已有大約60%的承諾資金到賬,但仍有17億美元的預算缺口。
「我們知道在當前形勢下,籌集這筆資金將面臨挑戰。我們對此並不天真。」譚德塞說,「但對一個在150個國家開展工作的組織來說,肩負著成員國賦予的龐大使命和職責,兩年42億美元,也就是每年21億美元,並不誇張。這其實是非常克制的預算。」
2020年3月11日,世界衞生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疾病。至少七百萬人死於與該病毒相關的病症。其帶來的後果至今都在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圖片來源: Tobias Hase/dpa/picture alliance2019年12月,在中國武漢確診出了一種可致命的未知肺炎。根據官方的說法,最初的病例可能發源於華南海鮮市場。此後短短幾周時間裡,這種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開始在全世界傳播。2020年3月11日,世界衞生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疾病。
圖片來源: 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義大利北部是歐洲最早爆發新冠疫情的地區。當地老人大批染病,醫院和火葬場不堪重負。3月下旬,政府不得不動用軍用卡車,從貝加莫市(Bergamo)將遺體運往其他地方火化。
圖片來源: MIGUEL MEDINA/AFP/Getty Images為了防止人際接觸傳染,許多國家祭出禁足令。車水馬龍的喧鬧城市突然變得寂靜無聲。圖為2020年3月31日空無一人的紐約時代廣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putnik/T. Stolyarova人們很快發現了一個無情的現實:感染新冠病毒致死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在感染高峰期,大量病患讓各國的醫院超負荷運轉,醫護人員日夜無休,直到精疲力竭。(攝於2020年4月11日,布魯塞爾)
圖片來源: ARIS OIKONOMOU/AFP/Getty Images2021年春季在印度開始流行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種,讓該國疫情迅速蔓延失控。單日確診人數一度高達數十萬。各地出現氧氣告急、火化能力難以應對的景象。之後,奧密克戎成為在全球佔主導地位的病毒變種。
圖片來源: Diptendu Dutta/AFP商家停業、工廠停工、學校停課、企業推行居家辦公。封控措施給各國經濟造成重創,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發生巨變。在家中辦公成為一項受到員工青睞的選項。但有研究表明,學校和幼兒園關閉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
圖片來源: Imago/O. Müller除了戴口罩、洗手,為了減少近距離接觸,衞生當局建議人們與家人意外的人保持「社交距離」。在三藩市的一座公園裡,管理者為野餐的遊人劃定了活動空間,以便與陌生人不發生交集。
圖片來源: JOSH EDELSON/AFP/Getty Images在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被確定後不久,科學家們就開發出了能準確測出該病毒的核酸檢測法,使得新冠感染者能較快地被確診。在中國,「全員測核酸」成為當局新冠防控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少民眾的噩夢。
圖片來源: Chinatopix/AP/picture alliance2020年12月,首款新冠疫苗終於獲批在歐洲上市。但一開始由於供不應求,只能優先給風險高的老年人和醫護人員接種。直到2021年春夏,大規模接種才展開。很多地方設立了臨時接種站和流動接種車。中國自行研發的新冠疫苗2020年夏以來就開始對國內「高風險人群」接種。
圖片來源: Christian Mang/REUTERS在中國,由於新冠爆發初期就開始實施嚴格的封控措施,病毒在武漢以外並未大範圍傳播。直到2022年底,當局突然放鬆管制,導致疫情失控,圖為2022年12月23日,重慶一家醫院因床位爆滿,病人只能躺在走廊和大廳。
圖片來源: 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2023年5月5日,世界衞生組織宣佈結束新冠肺炎全球公共衞生緊急狀態,但同時稱該病毒對人類仍然具有危險性。截至當時,全球確診的新冠死亡人數達到700萬人。但專家估計,實際的死亡數字至少有2000萬。在倫敦的新冠紀念牆,人們可以畫一顆紅心,紀念在大流行中死去的親人。
圖片來源: JUSTIN TALLIS/AFP/Getty Images 削減預算可能危及數百萬生命
由於資金減少,世衛組織今年大幅削減了任務。這些任務包括建議減少含糖飲料的糖分含量,領導應對新冠疫情、脊髓灰質炎和埃博拉等全球疾病暴發。
譚德塞及其團隊正努力應對美國資金削減的影響,同時也面臨歐洲富裕國家減少資助的問題。這些國家擔憂俄羅斯的擴張性行動,正將更多資金投入國防,而減少對人道主義和發展援助的投入。
美國喬治城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政治中心主任馬修‧卡瓦納(Matthew Kavanagh)說,其他國家也借美國削減援助為由進行調整,許多歐洲國家紛紛減少了援助。
他說:「世衛組織面臨的危機不僅僅是預算缺口,更是多邊合作在當今民族主義和虛假訊息盛行時代是否還能在全球健康領域成功進行的問題。」
「按目前的趨勢,數百萬人的生命可能將因此無謂地失去,而全球衞生部長們似乎無力做出一致回應。」卡瓦納補充說。
世界衞生組織WHO已經正式將武漢肺炎疫情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在過去10年中,世衛組織5次將疫情列為這個級別。
圖片來源: AP2020年1月30日,世衛組織將新冠病毒疫情定義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此舉不是對中國投下不信任票,而是為了防止這種病毒傳播到醫療體系較弱的國家。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X. Chu據估計,始於墨西哥韋拉克魯斯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被稱為豬流感)導致逾28.4萬人死亡。比最初估計的數字1.85萬人左右高了15倍還多。不過,根據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傳染病》表示,實際死亡人數可能高達57.9萬人。病毒在全球擴散,美國、加拿大、芬蘭、泰國、中國等都發現了感染病人。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2013年至2016年期間,埃博拉病毒(也稱伊波拉病毒,Ebola)的病毒在塞拉利昂、幾內亞和利比裡亞導致至少1.1萬人死亡。《傳染病學期刊》在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此次疫情給三國造成的損失高達530億美元(約合480億歐元)。
圖片來源: Reuters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痺症是一種病毒引起的傳染性很強的疾病。2014年,巴基斯坦因為未能確保小兒麻痺疫苗的普及,導致小兒麻痺症疫情嚴重。為兒童注射疫苗的活動在各國開展了多年後,這種致癱病毒死灰復燃。世界衞生組織將其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警告包含了巴基斯坦、敘利亞和喀麥隆,當時,全世界報告的417例病例中,巴基斯坦佔了五分之一以上。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M. Achakzai2016年,世衛組織將寨卡病毒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第一個病例2015年在巴西被確診,該病蔓延到60個國家。大約2300名新生兒感染這種病,患上「小頭症」(microcepaly),出現發育畸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Lacerda2019年7月,世衛組織第4次就剛果暴發埃博拉疫情會議後,將其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截至2020年1月14日,世衛組織已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確認了3406例埃博拉病例。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埃博拉給剛果帶來大約10億美元的損失。
圖片來源: Reuters/B. Ratner根據世衛組織官方網站,滿足這三個標準的疫情會被定義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嚴重、突然、不尋常、意外;對公共衞生的影響很可能超出受影響國國界;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
圖片來源: AP 疫情防備成為會議重點
為期9天的本屆世界衞生大會討論的重點包括兩項重大改進,旨在加強世衛組織的財政能力,並提升全球應對未來疫情的能力。
成員國預計將同意將年度「會費」(即規定性捐款)提高20%,以增強世衛組織財政基礎,並減少對政府每年可變的自願捐款的依賴。目前,這些自願捐款佔據世衛預算的一半以上。
大會也有望通過一份艱難達成的「疫情條約」,該條約源於各國希望避免新冠疫情期間反應遲緩和不平等的問題再次發生。專家普遍認為,未來的大流行不可避免。
條約內容包括:向世衛組織提交關鍵病毒樣本的國家將獲得相關檢測、藥物和疫苗的優先權;世衛組織也將獲得高達20%的這類產品,以確保貧窮國家能夠獲得。
譚德塞表示:「每一屆世界衞生大會都很重要,但今年的大會尤為關鍵。這真的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不過,該條約的有效性受到質疑,尤其是美國——曾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快速開發新冠疫苗——並未參與其中。此外,條約未設強制懲罰機制,如果成員國違反條約將不會受到處罰,這是國際法中的普遍問題。
卡瓦納表示,該條約的通過「可能是一個重大勝利——證明美國政府在全球健康事務中或許已不再不可或缺」,也可能為「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機會。
病毒起源調查報告發布後爭議持續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川普和其他反對者的批評
川普长期以來批評世衛組織。在其首個總統任期內,因不滿世衛對中國的「阿諛奉承」以及疫情應對不力,他曾宣佈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繼任總統拜登上台後重返世衛。
今年1月,川普在重返白宮的第一天簽署行政命令,暫停向世衛組織提供資金,召回在世衛工作的美國政府人員,並宣佈將在明年1月正式退出世衛組織——美國法律要求需要一年的通知期限。
其他反對者也在持續抨擊世衛組織。全球反墮胎和維護假體價值的行動團體CitizenGo周一在日內瓦聯合國機構外舉行抗議,反對疫情條約。
抗議活動中出現了一個地球形狀的氣球雕塑,以及一條橫幅,斥責「全球主義精英」,並展示了譚德塞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握手的圖像,背景是大量美元圖案。蓋茨是世衛組織的重要支持者。
CitizenGo的活動人士塞巴斯蒂安‧盧科姆斯基(Sebastian Lukomski)說:「新冠疫情之後,世衛組織認為集中更多權力是個好主意。」他指責世衛組織試圖「剝奪更多基本自由,而不是從疫情中吸取教訓」。
在大會召開前,世衛組織已開始內部整頓並削減開支。
在上周的預算會議上,譚德塞宣佈管理層進行調整。其中包括關鍵顧問邁克爾‧瑞安醫生(Dr. Michael Ryan)卸任緊急事務主管。
譚德塞上周表示,由於美國和其他援助減少,世衛組織目前面臨超過5億美元的薪資缺口。
(美聯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