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連任後的對台政策

杜宗熹
2022年9月8日

中共二十大對未來的兩岸關係會有什麼影響?德國之聲訪問了兩位人在中國的學者,一位是在中國任教的台籍學者,一位是涉台事務研究的中國學者,請他們解讀中共20大之後,未來5年可能會出現的新對台政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圖片來源: Huang Jingwen/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共將於今年10月16日起,舉行第20次全國黨代表大會(簡稱二十大),會中除了公佈新的人事外,由於歷屆黨代會報告中,都會公佈對台灣事務、港澳事務和對外事務的方針,也被視為是未來5年的施政方向,因此一直是媒體和觀察家都很關注的內容。

居住在中國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台籍副教授陳弘信告訴德國之聲,中共的對台政策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出現劇烈的變化,「中國以前就一直強調願意等(統一),但現在整個社會的氛圍,包含(官方)釋放出來的訊息 ,都說不能等」。

他認為,這樣的緊張氣氛自然是中國官方刻意釋放出來。但已在中國大陸居住和任教10多年了的陳弘信說,「以前沒有這個氛圍」。

中國統台方向具體化

中國官方在8月10日罕見的發布名為《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這也是自1993年《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以及2000年《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兩份白皮書後的第三份,等於提前曝光了二十大後的對台佈局。

2022年的新版白皮書內容,中國官方雖然重申了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外界認為中方立場已較過去更為強硬,但同時再度不承諾放棄武力,但外界也發現,本次白皮書中直接刪去了「統一後台灣實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台」的承諾,不提及這個部分,也為二十大之後的對台政策變化,提供更多的迴旋空間。

陳弘信提到,在第三份白皮書出來之後,中國的各涉台智庫近期都很積極的在舉行會議,並在認真思考關於兩岸統一的一些具體措施和做法,「因為上頭的政策往這個方向去引導,很多學者就會出來提方案和建議」,而中國各涉台大小智庫,就會負責思考要如何從理論上和實務上,去擬定統一前後的各種方案,「應該是想要有一個結論出來」,陳弘信透露。

而針對日前中國當局對台灣官員和政治人物進行制裁,並公告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等人是「台獨頑劣份子」名單一事,陳弘信解讀,中國官方接下來一定會有更近一步,他預料在中共二十大之後,「除了白皮書之外,還會有更具體的措施出來」。

據他瞭解,中國有些涉台機構已經在提議,認為台灣應該要跟香港一樣,要對台灣擬定一個「基本法」的框架。他表示,學界會聽到有這樣的消息,代表中方「有可能開始要為台灣設立基本法了」。

針對陳弘信的說法,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涉台學者李教授(化名)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官方的傳統作法是先安排好一系列的措施,而不會對台灣輕易動手。但今年之後,中國官方應該是「真正開始準備兩套(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的方案」,李教授說。

中國籍的李教授目前在上海某研究機構任職,他與台灣的政治界與學界有著長期和密切的關係,平時的研究方向就是關於台灣的問題。但由於他所任職的機構,對學者的對外發言有所限制,所以他只能以匿名方式發表意見。

據李教授透露,近期中國一位資深涉台學者的對台研究,在論文獲得官方獎項後,其題目竟然罕見的並未公開,「可見那個研究有不想讓外界知道的內容」。

李教授對二十大的解讀和預測是,未來中國官方會繼續對於台灣人做出區分,「在大陸的台灣人會有一定的扶持或便利化」,但是在台灣的人「就隨緣了吧」。

而關於中共二十大之後,官方會採去什麼對台的新策略,他的看法較為保守。「我覺得主要還是看老大(習近平)怎麼想,如果他覺得(和平統一)無用,那就是駟馬難追了」, 李教授說。

中國的「東昇西降」vs.台灣的「親美反中」

而對於中國為什麼會在近年改變對台策略,除了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中方壓力堅持訪台外,兩位學者也認為,這與台灣民進黨政府採取的「親美反中」路線有關。

陳弘信說,中國官方和民間原來是對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很有自信,也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前所謂的「東昇西降」(中國會崛起,西方會衰落),因為中國的經濟成長率無論疫情後再怎麼降低,應該還是會比美國高。所以中國始終認為,其經濟規模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情,「東昇西降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陳弘信說,「也許不用到2028年,中國經濟就會超越美國」。

在此一背景下,中國官方先前認為,包含台灣和中國周遭的國家都是牆頭草,「哪邊強就會靠哪邊」,尤其在兩岸關係上,自冷戰時代以來,中國官方就認為台灣方面對兩岸關係是沒有決定權的,「這原來是美國跟蘇聯的問題」,等蘇聯解體後,「這就變成是美國和中國的問題」,他解讀。

陳弘信還說,美國現在擺出了要在中國崛起前打壓中國的作法,又積極拉攏台灣和日韓等周邊國家,所以讓中國的態度有所改變,「(美國)把台灣拉得太偏,這是中方沒辦法讓步的」。

美國總統拜登7月28日曾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資料照)圖片來源: White House/ZUMAPRESS.com/picture alliance

李教授也同意陳弘信關於「台灣太靠近美國」的說法。李教授認為,中美關係目前基本上沒有互信,加上國際政治環境變化,包含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情,也變成重要的參考依據,「還是挺有收穫的」。因為這也讓中方知道,未來如果需要武力犯台的話,美國大概會怎麼做,歐洲又會怎麼做,這是一項寶貴的實際經驗,「畢竟這是電腦模擬不出來的」,李教授說。 

陳弘信則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就是給中國官方一個很重要的訊號,因為美國和西方的支持「就是只能到這樣」,而關於經濟制裁的部分,從俄烏戰爭的情況看來,「(西方)封鎖只能到這個程度,(西方)也做不到其他的」。同時,俄羅斯的國民生產毛額(GDP)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不到,換言之,全球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比對俄羅斯的依賴更大。

而在心理層面上,陳宏信解釋,對中國政府和民眾而言,很多時候是可以為了一個特定目標而犧牲的,這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很多人會覺得,(如果為了統一台灣開戰)要吃三年的苦,就吃三年的苦、你(西方)要封鎖,就讓你封鎖、勒緊褲子就是勒緊褲子」他解讀。

李教授則認為,中美雙方在根本面上沒有那麼大的差距,「中國其實是西化的模範生」,但中國和西方現在陷入意識形態基本面的鬥爭當中,讓中國覺得這必須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這樣就無法在政治上求同存異,「這對台灣來說也是一樣」.因為在現有的國際局勢下,中方明顯視台灣的民進黨政府為一個中美關係的攪局者,「這是讓老大(習近平)最痛恨的」。

如何解讀無人機侵擾

而自8月3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問台灣後,中國軍方在台灣四周海域舉行了4天的實彈軍事演習,每日都有中國的軍機和軍艦橫越台灣海峽中線,並且有飛彈直接橫越台灣上空,這也導致在演習結束後,各方仍非常關注台海局勢。但兩位學者對此一事件的解讀,與主流意見不同。

針對台灣各界非常關注日前中國無人機侵入金門軍事營區的事件,是否是中國軍方在嘗試對台進行軍事行動,陳弘信說,這是「(中國)一些老百姓比較粉紅、激進的飛去台灣那邊」,又由於廈門市政府已經自9月3日起,宣佈禁飛小型無人機10天,可見無人機飛去金門軍營並不是官方的計畫,他認為「中國官方目前的主軸,仍是避免兩岸擦槍走火」。

李教授也同意這樣的看法,「我認為(無人機飛到金門軍營)這是民間行為」,他說,無人機侵擾金門的做法,這很明顯不在中國官方的既定對台方案當中,這既不是中國決策層的習慣,中國官方也沒有必要節外生枝,反而會造成未來決策上的困擾。

台灣軍方的無人機(資料照)圖片來源: 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