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10月1日為中共建政75週年,中國當局週一(9月30日)依照慣例舉行招待會,邀請各方代表參加。
習近平在招待會上發表演說提及,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黨總攬全局,堅決維護黨中央威權和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也指出,「前進道路不可能一馬平川,必定會有艱難險阻」,但強調「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
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公佈消息,多名曾任中共領導職務人士出席該場招待會,其中包含已長期未公開露面的82歲中國前總理溫家寶,以及90歲的前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兩人分別坐在習近平兩側。但2022年在中共二十大大會議上被帶離會場的前總書記胡錦濤則未現身。
二十大閉幕式 胡錦濤中途被「請出」會場
習近平稱台灣「中國的神聖領土」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演說時,也分別提及港澳及台灣議題,並重申北京一貫立場。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要求準確、堅定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
在台灣方面,習近平則稱呼台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兩岸人民血脈相連、血濃於水」,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等對台主張,並指將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岸民眾「心靈契合」,「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歷史的車輪誰都無法阻擋」。
對此,台灣陸委會透過聲明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台灣從來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這是客觀事實及台海現狀」,並指習近平以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互動的政治前提,「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空間」,早已被台灣主流民意拒絕。
陸委會引述台灣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時提出的「四個堅持」,呼籲北京「正視兩岸互不隸屬的現實、理性面對台灣主流民意,與台灣民選政府務實進行對話」,以為兩岸良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1949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失利敗退台灣,共產黨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海峽兩岸分治。在過去近70年裡,台海關係以及相關政策一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也是北京最敏感的一個議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ool在國民黨退守台灣的頭30年裡,內戰氛圍濃厚,國共有數次小規模交戰。台灣方面高喊「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北京則要「解放台灣」,海峽兩岸呈現緊張、對峙局面。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艦隊進入台灣海峽。1955年初,共產黨攻下一江山島,中華民國海軍在美軍協助下撤退,這被稱作「第一次台海危機」。中華民國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從此退至台澎金馬,並延續至今。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告台灣同胞書》至今共發表五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提出要完成解放台灣的任務。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均在1958年金門炮戰(也稱八二三炮戰)的背景下,要求台灣共同對付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團結一致對外。該炮戰(圖)也被稱作第二次台海危機。
圖片來源: Imago/Zuma/Keystone最著名的《告台灣同胞書》則是1979年1月1日發表的第五版,其內容主要是商討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並提出擴大兩岸交流。中共停止了從1958年開始對台灣諸島的炮擊,國共軍事衝突告一段落。該文被視為北京對台政策的轉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PI同樣在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圖為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訪華),與中華民國斷交,同時通過《台灣關係法》。在該背景下,當時已經掌握中共實權的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該政策被用在解決香港和澳門回歸問題上。
圖片來源: AFP/AFP/Getty Images對於北京方面呼籲「相逢一笑泯恩仇」、提出「一國兩制」方案,中華民國政府沒有做出回應。據歷史文獻,蔣經國曾在致函宋美齡時稱,「此固為『匪』統戰之一貫手法,但願已推向另一更邪惡之層次方向,兒將一貫的置之不理並密切注意其後續發展伎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1986年,台灣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民進黨)成立。民進黨在1991年公開其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綱領。台獨運動也逐漸在台灣民間興起(圖)。1990年就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大幅度調整了大陸政策,放棄了蔣經國堅持的「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開始尋求兩岸「分裂分治」的合法化。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Yeh隨著台北的態度變化,兩岸關係又趨緊張。1995年初,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提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講話的八項主張(也被稱為「江八點」),就「兩岸如何達到和平統一」、「沒有統一之前的過渡時期如何辦」這兩個問題表明立場。
圖片來源: F.Brown/AFP/Getty Images1995年6月,時任總統李登輝對美國進行了「非官方」訪問(圖),打破17年間未有台灣高官訪美的慣例。這引發北京強烈不滿,於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期間分別進行大規模導彈演習。為此,美國派航母協防台灣海峽。而李登輝直選中成功連任,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民選總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Sikes1999年7月,台灣總統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圖),將兩岸關係定義為「特殊國與國關係」,即「兩國論」。而當時被李登輝召入國安會的蔡英文,被認為是「兩國論」的起草人之一。該事件引發地區緊張以及世界輿論的極大關注。而在台灣方面,強烈支持「兩國論」的民進黨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勝出,陳水扁成為新一任總統。
圖片來源: Academia Historica Taiwan陳水扁上台後,他於2002年8月在日本提出「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並主張「公民投票」決定「台灣的前途、命運和現狀」。在2004年連任後,陳水扁及其民進黨繼續激進的台獨政策。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Jerome Favre北京方面,在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執政下,《反分裂國家法》於2005年3月通過,這是一部針對兩岸關係的基本法。同年4月,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見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圖),實現國共領導人歷史性握手,胡錦濤對兩岸關係發展提出基於認同「九二共識」的看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Reynolds1992年11月,中國大陸的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問題在香港舉行會談,雙方口頭協商形成不成文默契,被稱為「九二共識」,其主旨即為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2000年,時任台灣行政院陸委會主席蘇起將「九二共識」闡述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即「一中各表」),並隨後將其列入國民黨黨綱中。
圖片來源: Imago/ZumaPress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民進黨敗北,馬英九上台。由於馬英九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在他擔任總統的八年裡顯著改觀,經貿往來與合作大幅增加。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會面(圖),打破了兩岸領導人1949年以來不見面的禁忌。同年5月,時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舉行會晤。
圖片來源: Reuters/J. Nair2016年的大選中,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超過56%得票率的絕對優勢,擊敗朱立倫、宋楚瑜,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在2019年1月1日的新年講話中,蔡英文提出「四個必須」,喊話北京「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 ,並將中國「試圖介入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發展」視為台灣當前「最大的挑戰」。
圖片來源: Reuters/Taipei Photojournalists Association/Pool在北京方面,2012年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的習近平就對台政策做出調整。自蔡英文上台後,北京加大了在國際外交等多層面對台灣的施壓,兩岸關係明顯降溫。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演說,以五大原則闡述對台方針,強調推動和平統一,但也明言不放棄武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ool 這也是自台灣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習近平在近兩個月內第二度提出反對台獨言論。北京此前曾批評賴清德對外釋出台獨危險訊號,並加強解放軍在台灣周圍的軍事活動。
賴清德自上任以來多次對兩岸議題強硬表態,除了就職演說內容被當地媒體指為「新兩國論」,上個月「823砲戰」66週年當天也在金門演說中表示:「不願意受共產黨統治,我們要繼續過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生活」。
上週二(24日)賴清德出席台灣民防活動時表示,「台灣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主張以實力確保和平,一紙文件「靠不住」。
賴清德指出,他身為總統兼三軍統帥肩負3項使命,首先就是捍衛主權,賴清德強調,有主權,才有國家,才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其次為強化台灣經濟安全與韌性,減少將投資集中於中國。最後則是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讓獨裁者不敢輕舉妄動,以備戰來避戰。
(路透社、台灣陸委會、新華社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