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共黨代會出現了小小的走向民主的新跡象」

採訪記者:祝紅2007年10月30日

本月26日至28日德國社民黨在漢堡召開黨代會,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特派代表團觀摩並同德國政治學教授托馬斯•邁爾(Thomas Meyer)進行了交流。德國之聲記者就此訪問了邁爾教授。

中共政治局新常委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上周日,您同中聯部官員有關社民黨黨代會議題進行了交談。請問,他們最關心的是什麼問題?

邁爾教授:中國人最感興趣的問題是,在德國總理梅克爾於總理府會見達賴喇嘛之後,德國政府領導人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以期改善德國與中國間的關係,中方代表就這個問題與德國外長舉行了會談。另外,他們也對此次社會黨黨代會的主要綱領很感興趣,比如有哪些合作的可能性,社民黨綱領中的哪些內容適用於中國等等。

德國之聲:您能否舉幾個具體的例子?

邁爾教授:我們為他們詳細介紹了綱領的具體內容,比如氣候變化對各國造成的危險,阻止世界氣候變暖需要各國聯手合作,協調彼此間的政策,也就是說通過產品和相關生產技術的經濟化,減輕氣候變暖趨勢的進一步加劇。為此,工業發達國家必須幫助發展中國家,使他們的生產部門和技術結構更有利於環保。中國官員對此極感興趣。尋找共同的合作領域也是中方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另外,國際間的合作、對國際市場的共同監控、尤其是資金流通等議題是中方代表尤為關心的內容,也就是說,如何通過國際間的合作,更好地對金融市場進行更為理想地監督。

德國之聲:在交談中,有沒有什麼議題超出了您的想像,或者說令您感到吃驚?

邁爾教授:沒有。不過,他們問我們,我們如何評價中國剛剛結束的黨代會,我們是否從這次黨代會中看到了新的發展態勢。我們當然就此議題展開了討論。

德國之聲:您的回答是什麼呢?

邁爾教授:我的回答是,中國黨代會出現了小小的走向民主的新跡象,比如中央委員會委員的差額選舉比率為8,3%就是一個例證。我認為,中國領導人一定會更加認真地考慮如何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的。

德國之聲:中聯部的官員是否也談到了對此次社民黨黨代會的總體印象呢?

邁爾教授:他們向我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很想瞭解黨代會的進展情況。我的印象是,他們的感覺不錯,對黨代會的進展境況很有好感。他們知道,本屆黨代會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它不僅關係到德國的國際合作,比如促進與中國的發展與合作等,也關係到德國的內政發展。他們對此很感興趣,並對此次黨代會給予積極的評價。

德國之聲:您在黨代會前接受本台中文網記者採訪時曾明確指出,社民黨目前深陷困境之中,受到左派黨和基民盟的左右夾擊。儘管此次黨代會制定了新的綱領文件,但社民黨表示堅持走民主社會主義的路線。請問,在德國向左傾斜,各黨派紛紛將自己塑造為更好的社會福利政治家的的今天,社民黨還有自己的獨特品牌嗎?

邁爾教授:社民黨的品牌是堅持社會民主路線。這就是說,兼顧社會福利政策的市場經濟、全方位的社會福利國家、為所有國民和各類重要的生活風險承擔責任、按照社會福利和經濟基本原則為每位公民提供發展機遇與可能性,保障他們的公民權,這就是社民黨所提倡的社民民主路線。不同以往的是只是對民主社會主義的概念進行了象徵性的改變。但內容不變,而且還被重點強調了。在相關議題上向左傾斜的說法不過是媒體的炒作而已。

德國之聲:社民黨強調保護弱小群體、堅持自己的傳統等理念。您認為,這種說法是否與中國領導人提倡的建立和諧社會有某種程度的內在聯繫呢?

邁爾教授:社民民主意味著;所有公民是社會的一員。我認為,這與和諧社會的理念是一致的。此外,對正義、業績、酬勞等的理解也很相似。但兩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在社會民主理念中,公民在各個層面上的民主自覺和參與決策權扮演著關鍵角色,而中國的社會和諧理念則要讓位於愛國主義和國家至上的原則。

圖片來源: privat

托馬斯‧邁爾教授任教於多特蒙德大學政治系並擔任德國社民黨基本價值委員會副主席以及該黨理論文化月刊「新社會」(Neue Gesellschaft)主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