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南海更應反思「文革」和毛澤東的罪惡

2012年4月7日

兩會記者會溫家寶強調「文革錯誤的遺毒和封建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這是中共中央更應該反思的問題。學者姚監復指出,溫家寶對「文革錯誤的遺毒」的描述,太輕鬆了。文革是罪惡、是罪行。毛澤東正是文革之後,歷屆中央包庇的罪魁禍首。

溫家寶:肅清文革遺毒圖片來源: Reuters

溫家寶總理3月14日在人大結束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到政治體制改革時,強調「文革錯誤的遺毒和封建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沒有政改,「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溫家寶在答覆路透社記者關於王立軍事件的問題時,指出「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並認真從王立軍事件中吸取教訓。」

第二天,薄熙來的重慶市委書記職務由張德江取而代之。薄熙來正在北京反思,不知他從王立軍事件中總結出什麼教訓。但是,我認為,僅僅重慶市委進行反思是不夠的,北京的中共中央是否更應當反思,特別是文革的教訓,為什麼36年之後,「文革錯誤的遺毒和封建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 ?

文革不是什麼「錯誤」,而是危害人類罪的罪行

溫家寶對「文革錯誤的遺毒」的描述,太輕鬆了。文革是罪惡、是罪行,是封建法西斯專政的大浩劫。按2002年7月1日生效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定義,文革的罪行屬於「反人類罪」(「危害人類罪」),即「指那些針對人性尊嚴及其嚴重的侵犯與凌辱的眾多行為構成的事實。這些一般不是孤立或偶發的事件,或是出於政府的政策,或是實施了一系列被政府允許的暴行。如針對民眾實施的謀殺,種族滅絕,酷刑、強姦、政治性的種族性的或宗教性的迫害,以及其他非人道的行為。「」反人類罪」是指握有權力資源的人出於政治、軍事或經濟目的,以國家、種族、宗教或某種意識形態為界,對他們進行肉體上消滅或政治上虐待的暴行。

因此,中國,包括重慶和北京的黨政官員都應當反思和重新認識文革的性質,是犯了反人類罪的滔天罪行,不僅僅是什麼黨內路線鬥爭的錯誤,而是關係到2000萬受害者和株連上億人的反人類罪的罪惡。文革遺毒未消的首要原因是對文革的性質判斷錯誤。

文革的罪魁禍首不是「四人幫」,而是毛澤東

文革遺毒未能徹底清除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清楚地判定和追究文革的罪魁禍首。法西斯德國戰敗以後,清算了罪魁禍首希特勒的罪惡,因此,德國從思想上、法律上、經濟賠償上清除法西斯遺毒相當徹底,德國才能重新獲得了世人的尊重。二戰戰敗後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天皇,由於美國的保護,未受到審判,侵略戰爭的罪行未受到徹底清算,至今日本還在為侵略戰爭辯護,在部分教科書中誤導後代。

中國大陸在文革後,採取了否定文革,卻不敢追究文革罪魁禍首毛澤東的罪行和罪責,採取了偷樑換柱的手法以「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當替罪羊頂罪,認定「林彪、江青」利用了文革和毛澤東。實際上,明明白白是毛澤東利用了林彪、「四人幫」,卻以公審林江集團、判刑方式轉移受害者視線,把全部怨氣發洩在林江集團,而讓毛澤東逃脫了歷史的審判。

江青在公審的法庭上大喊:「我是毛主席的一條狗。毛主席讓我咬誰我就咬誰。」狗,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而命令狗去咬人的主人卻悄然脫身,全身而退,仍然是「大救星」、「紅太陽」,畫像依然高掛在天安門城樓上,還要掛進千家萬戶家中,甚至西藏的寺廟之內。讚揚歌頌對毛澤東個人崇拜的電視劇、電影、小說、回憶錄,充斥於市,而揭露毛澤東文革前和文革中罪惡的作品則被查禁,一代又一代青年不知道毛澤東在文革中所犯下的罪惡事實。歷史被掩蓋、被玷汙、被扭曲、被遺忘。中國對文革中毛澤東罪行的態度,如同日本對待侵略戰爭中天皇罪行的態度一樣,是保護頭號戰犯的共犯立場,這樣不追究罪魁禍首的罪責,怎麼可能消除文革流毒?

溫家寶不足,十八大應彌補

比起掩蓋、粉飾和遺忘文革罪行的宣傳部門,溫家寶提出消除文革錯誤的流毒是一種進步,現在首要的就需要重新評價毛澤東幾十年的成敗得失,特別是清算他在反右、大躍進和文革幾場大浩劫中的罪行,反人類罪或危害人類罪的具體罪惡事實。具體可行的一件事是解禁禁書,允許揭露毛澤東在大躍進、文革中的罪惡事實與恐怖真相的書刊、文章、藝術作品公開出版、發行,公開討論爭論文革和毛澤東的罪惡性質,讓人民瞭解真實的事實,自己作出結論。

作者姚監復圖片來源: Yao Jianfu

因此,如果真要肅清文革遺毒和封建影響,建議十八大成立專門委員會重新評價毛澤東和黨史(二卷),正確評定文革的反人類罪的性質和毛澤東在文革及一系列罪惡的政治運動中罪魁禍首的罪責。

作者: 姚監復

責編:達揚

作者簡介:姚監復,1957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曾任中國農機研究院工程師,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工作研究室研究員。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協作研究員。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