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此前一直有消息傳言,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將於3月出訪印度。路透社23日報導稱,一名匿名的印度官員透露,王毅將於25日出訪印度。若消息屬實,這將是中印自兩年前邊界衝突、導致關係惡化以來的最高級別訪問。
這名要求匿名、來自印度政府的消息人士稱,王毅預計將與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和多瓦爾(Shri Ajit Doval)會面。雖然議程不清楚,但預計會討論烏克蘭衝突問題。
美國CNBC電視台等許多外媒報導,中國外交部長出訪印度是由北京向新德里提議。亦有消息指,雙方會面的部分原因是希望確保印度總理莫迪會親自出席今年的金磚國家峰會。
截至目前,中印都沒有正式證實或否認該消息。路透社稱,印度外交部拒絕對此評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在週三的每日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訊息可以提供。
王毅發言惹惱印度?
王毅正在南亞展開出訪行程,繼本週的巴基斯坦後,原本表訂的下一站為尼泊爾。但就在外傳王毅可能將於本週五先閃電出訪印度的前夕,王毅22日在巴基斯坦出席伊斯蘭合作組織(OIC)外長理事會時的發言,卻引來印度不快。
王毅在會議上稱,「關於喀什米爾問題,我們聽到許多伊斯蘭朋友的呼喚聲音,中國也懷抱一樣的想望。」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脫離英國獨立後,喀什米爾的歸屬一直存在爭議,也是印巴兩國主要的領土衝突。
對此,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Arindam Bagchi)23日發表聲明回應,「拒絕」王毅在伊斯蘭合作組織會議上「無端提及印度」。巴格奇稱,「與查謨和喀什米爾( Jammu & Kashmir )聯合領土有關的事務完全是印度的內政。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沒有發表評論的立場。他們應該注意到,印度不會公開評判他們的內部問題。」
《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 報導,在聲明中同時點名批評一名外交部長「很不尋常」,認為「這反映了新德里的立場變得強硬」。該報導指出,這可能影響王毅週五出訪印度。
中印關係迎破冰?
2020年6月,中國和印度因「加羅萬河谷」等邊境衝突而關係緊張。當時,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國士兵在喜馬拉雅山西部有爭議的地區爆發衝突並死亡。此後印度開始限制許多中國公司在該國經營,雙方關係也陷入低谷。
除了中印邊界衝突、北京對巴基斯坦的支持令印度不安之外,中國試圖對南亞發揮影響力也令印度感到擔憂。
但2022年中印關係卻似乎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轉折。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和印度都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行為。印度更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四個成員國家(美、日、印、澳)中,唯一未譴責俄羅斯的國家。
本月初,王毅在北京舉行的年度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印這兩個亞洲最大國家應該互相幫助實現目標,而不是「消耗對方的精力」。在沒有指名道姓的情況下,王毅還意有所指地說,「某些勢力」正試圖在兩國之間製造衝突和分裂。
中印關係是否能緩解引發關注。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日前告訴德國之聲,他認為中印關係「有一些緩和的跡象」,「若王毅能訪印度,會是雙方關係緩和的一個指標。」
但方天賜也補充表示,中印在聯合國針對俄烏戰爭議題投票時,幾乎都投一樣的票,他們成為了「尷尬的同行者」,雙方本來沒有要走在一起,但現在卻往相同的方向前進。「在中印邊境問題沒解決時,印度也不希望給外界這種形象。」
印度弗萊明大學副教授劉奇峰則向德國之聲表示,他認為中印之間的對話,「中方已經變成單向化,希望以壓迫的方式,把局佈好,然後叫印度上談判桌,條件就是這樣,你們就接受。(但)印度就不想這樣。」
他認為,中印的邊界問題根本上並沒有被解決。「王毅接下來的會談,印方可能在等中方拿出什麼條件,再跟他們談。這是一個試探性的基礎,看起來中印關係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脈絡下,似乎有點契機。」
中印之間新近發生了幾十年來最為血腥的邊境衝突。那麼,這場衝突的歷史根源在哪裡?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中印邊界總長近2000公里,另外還有12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存在領土糾紛。有領土糾紛的邊界涉及西段(600公里)、中段(450公里)和東段(650公里)3個部分。2020年5月,中印在錫金北部發生衝突(中段);6月16日,中印在拉達克的巴勒萬河谷(西段)發生士兵肢體衝突,造成數十人傷亡,至少印方稱有20名士兵死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anish馬克馬洪線(McMahon Line,東段線)是一條英國探險家測量印度時畫下的一條英屬印度同西藏之間的邊界。1914年,英國外交官麥克馬洪召集中、印、藏三方會議,由於中華民國不同意分割西藏的麥克馬洪線、藏方未能得到事先秘議的獨立轉而也放棄承認麥克馬紅線,結果中藏均沒有簽署《西姆拉條約》。印度和緬甸則認為麥克馬洪線是歷史疆界。時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但把它看作是實際控制線。1962年中印之戰中,中國軍隊雖然一度佔領了該地重鎮達旺,但後來撤回到實際控制線以北。
藏南在印度被稱為「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東段線),面積約為6萬平方公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它的西面是不丹,東面是緬甸,向南是印度,北邊是中國的西藏。中國稱該地為藏南,屬於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不過,按照「麥克馬洪線」的劃分,該地屬於印度,印度也實際控制該地,只是藏方以及中華民國當年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延續這一路線。1948年,剛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兵進入這個地區,1960年,印度完全佔領了麥線以南部分,中國控制麥線以北。1972年,印度在該地成立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該區改為「阿魯納恰爾邦」。
英國於1887年強佔錫金國,次年出兵西藏。1950年,獨立之後的印度稱為錫金的保護國,1975年正式將其納為「錫金邦」。2003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問中國後,北京承認新德里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印度亦承認中國對西藏主權。2005年之後中國出版的地圖上已不再將錫金標注成主權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obertharding/T. L. Kelly1960年4月,中印兩國政府為尋求解決領土爭端,由中國總理周恩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新德里會談,但未取得共識。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當年10月20日從邊境的東西兩處同時發起進攻時,兵力是印度軍隊的5至10倍。中國軍隊當時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魯納恰爾邦省和喜馬拉雅地區。整個戰爭延續了一個月,總共造成2000人喪生。1962年11月20日,中國單方宣佈停火,並撤至麥克馬洪線後20公里處。戰爭之後中印關係因邊界衝突走入低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與鄧小平會晤。這是34年來印度總理首次訪問中國。這次訪問被看作是中印關係經過多年的緊張期之後開始轉暖的標誌。1993年,印度總理拉奧( Narasimha Rao)訪華期間,雙方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這次訪問標誌著中印關係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印雙方共簽署了5個有關和平解決邊境衝突的協定。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Giannini自2003年中印建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以來,雙方已舉行22輪特代會晤。印方的特別代表是國家安全顧問,中方最高代表則多為外交部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之間的互動相當頻繁。
圖片來源: Reuters佔地約100平方公里的洞朗(Doklam)是中國和不丹之間存有爭議的地區,印度也從未對該地宣示過主權。2017年6月,印度以「接到不丹政府的求助」、「支持不丹主權」為由,派兵越過中印邊界,阻止中國在那裡修築公路,形成同中國軍隊長達71天的對峙。不丹是中國14個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其國家的外交權和防務權掌握在印度手中。2014年莫迪以總理身份第一個訪問的國家便是不丹。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5月5日,在位於拉達克地區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錯湖(Pangong Tso lake,西段),中國和印度軍方人員相互投擲石塊、木棒、鐵棍等,雙方都有人員受傷。5月9日,印度錫金邦那圖拉山口(中段),中印軍人相互投石併發生肢體衝突,有數十人受傷。 6月16日,在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西段)的中印士兵衝突中,有3名印度士兵在與解放軍的衝突中死亡。當天稍晚時,印度軍方宣佈印度士兵的死亡人數提升至20人。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 (採訪記者:William Yang)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