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印韓等海外爭奪農田

2011年2月13日

中國、韓國、海灣國家和印度的國家和私人投資者們在發展中國家以長期租約或購買合同拿下了巨大的農田。在那裡生產的食品將出口到投資者們的祖國。而當地居民卻被趕出了家園。

在非洲田野上圖片來源: Thomas Kruchen

"抓地皮」

2008年,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要把該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出售給韓國大宇集團。該國當權者作此決定時沒有徵求當地農民的意見。於是爆發了激烈的抗議。2009年春,憤怒的農民推翻了馬達加斯加政府。

這些年"Land-Grabbing"這個概念甚囂塵上,意為"抓地皮",即大規模的購買土地。為了保障國內的糧食、食品需求,那些人口眾多或者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如中國,印度,韓國或者海灣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大購土地。

當地農民不能得益

天主教援助機構憐恤會(Misereor)的布洛克爾曼-西蒙(Martin Broeckelmann-Simon)說,土地出售國的政府把數以億計的收益塞進腰包,而一代又一代在那裡耕作的當地農民一無所獲,"傳統的土地利用制度導致,本國政府出售被視為沒用的土地,儘管成千上萬的農民家庭生活在那片土地上。這意味著,他們經常不得不在最短的時間裡離開他們的土地。"

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依賴於外國資金。這些國家的政府以所有保證和刺激手段引誘"見地眼紅"的國家和企業。然而,當地農民從這些數以億計的生意裡得不到一文錢。這些錢流向出售國的重點項目。以肯亞为例:卡達在那裡4萬公頃的土地上種植水果和蔬菜,作為回報,卡達扩建一個價值為23億美元的肯亞港口。

中國的大項目

工業國和新興工業國日見增長的能源需求也導致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買下,用於生產生態柴油。中國計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油棕櫚莊園。據稱中國租下的土地面積達280萬公頃。

布洛克爾曼-西蒙說,當地農業的毀滅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嚴重的後果:"尤其是這些投資目標國的糧食首要地位由此而遭到巨大破壞,諸如飢饉,城市化和貧困化這些問題與日俱增。"

全球"抓地"的準確數據不得而知。大面積的土地收購多半是在暗室裡操作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估計,2006至2009年間,工業國和新興工業國在發展中國家購買了3300萬公頃土地,相當於德國的面積。華盛頓的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估計這方面的投資總額高達300億美元。

規範化?

德國樂施會的維格塔勒(Marita Wiggerthale)說,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發展中國家購買土地的現象膨脹得更厲害了,"自從2008年食品價格大漲以來,這個趨勢就大大增強了。土地當然就成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目標,因此相應地有了投機性的土地收購。"

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在跟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研究設定一套解決"抓地"問題的機制。這些規定將於今年年末推出。樂施會的維格塔勒希望,這樣的機制要能確保有關國家政府對本國居民有明確的交代,"歸根結底,我認為更重要的問題是,這樣的規定是否能夠落諸實施,要不然,我們實際上是紙上談兵,沒有人認真對待。"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編譯:平心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