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9月出口遠低預期 貿易壁壘恐有長期影響

2024年10月15日

中國14日公佈9月進出口數據,顯示出口成長大幅放緩,進口也受內需疲軟影響,持續低迷。隨著西方國家持續對中國施加貿易限制,有分析指,相關措施可能會抑制中國長期出口成長。

圖為今年1月中國南京港一景。
中國今年9月進出口成長放緩,有專家認為各國對中國的貿易壁壘,可能會成為越來越大的限制。圖片來源: 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各方關注中國對台軍演之際,中國海關總署週一(10月14日)公佈中國9月份進出口數據,顯示9月出口總額達3037.1億美元,與去年同比成長2.4%,但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及今年8月的8.7%成長幅度

中國9月進口總額為2220億美元,對比同期成長0.3%,低於8月的0.5%及7月的7.2%,同樣低於市場預期。此前,路透社預期中國9月進口成長約0.9%;彭博社則預期0.8%。

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呂大良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9月出口增速有所放緩,「屬於短期內正常數據波動,主要是受一些短期偶發因素影響」,一方面是受到極端天氣,包含9月兩度有颱風接連在長三角地區登陸,其次則是全球航運不順、集裝箱短缺,及美國東岸碼頭工人罷工等影響。

呂大良引述歷史數據稱,颱風對出口的影響持續時間較長,船隊在颱風後的排期往往會順延,導致出口滯後,並稱「去年9月出口規模基數較高,也制約了今年9月的同比增速」。

路透社分析,有鑑於中國進口的零件中有不到三分之一是用於再出口的商品,尤其是電子工業,此次顯現出經濟疲軟的數據,對中國未來幾個月的出口並不是個好兆頭。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春認為,雖然中國9月的出口量放緩,但仍保持其彈性,以兩位數的速度成長,「不過(各國)持續增加的貿易壁壘可能會成為越來越大的限制」。

黃子春指出,雖然轉向貨幣寬鬆政策或許有助於支持中國貿易夥伴的需求,「但中國出口的成功,正促使其他國家加強貿易限制,這可能會抑制長期出口成長」。

對此,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除了全球經濟增速低於本世紀前20年的平均水準,「部分國家頻繁對我國產品採取貿易限制措施,國內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近期也出現了一些波動,也給外貿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

不過,王令浚強調,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未改變,將持續穩定向上、向好,「有信心實現全年外貿質升量穩的目標」。

東協成中國最大出口國

《中國日報》報導,9月份的數據中,東協出口份額大幅上升,超過歐洲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出口年增5.48%,但低於8月份9.0%的增幅。

美國則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年同比成長2.16%,但低於8月的5.0%。中國對歐盟出口小幅成長1.32%,遠低於上個月的13.4%;對俄羅斯出口則大幅成長16.6%,達到創紀錄的110億美元。

隨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持續對中國實施貿易限制,歐盟內部雖有分歧,但仍在本月4日,通過了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高達45%額外關稅的提案。

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會不會適得其反?

02:5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貿易順差收窄

中國海關總署週一公佈的數據也顯示,中國9月整體貿易順差從8月的910.2億美元收窄至817.1億美元,低於預期的898億美元。

根據近期一項工廠業者信心調查,中國9月製造業活動大幅萎縮,新出口訂單跌至7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分析師將前幾個月的強勁出口表現,歸於工廠主大幅降價尋找買家。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中國今年4季的出口依然可能保持正成長,「但在外需放緩的背景下,出口下行風險較大」。他補充,製造業活動遠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值。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預期,疲軟的國內需求繼續拖累進口需求,農業、鋼鐵和化妝品等許多類別的成長在前三季出現萎縮,而貿易順差收窄,可能也難以對本週即將公佈的第三季GDP帶來的重大貢獻。

(路透社、彭博社、《南華早報》)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