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三月人大會議五大看點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2月28日

3月5日,中國第十屆人大第三次會議將在北京開幕。以前中國有個順口溜:「兩會年年開,年年都雷同」。然而有媒體說今年的人大會有所不同。我們且在這裡歸納分析一下,本屆中國人大會議有哪幾個「看點」。

去年的中國人大會場圖片來源: AP

看點之一:反分裂國家法

2004年中國人大常委會討論了若干個法律,但其中唯一引起世界重視的就是這個「反分裂國家法」。不僅台灣反響強烈,而且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也有所「勸說」。甚至美日之間的最新安保協約修訂多少也受到一些影響。

反對台獨,希望統一,是中國大陸政界和民眾之間少有的共同點之一。因此,一般認為,「反分裂國家法」獲得通過已無懸念。現在人們最關心的是其具體內容。中國媒體發表的文章認為,這部法律的作用是給台獨劃下一道不可踰越的紅線,從而讓台獨真正變成引發戰爭的「火藥桶」。懸念中的懸念是:這道紅線怎麼劃,劃在哪裡。

親中共的香港文匯報透露了一個重要內容:緊急情況下需要對台灣動武,中央軍委有權「先斬後奏」。進入戰爭狀態,需要人大批准授權。授權有兩種方式,一是由全國人大和人大常委會直接宣佈授權,二是通過立法授權。而反分裂國家法將規定第二種方式的授權。也就是說,反分裂國家法可能直接授權中央軍委在緊急情況下「打起來再說」。

看點之二:核心完美交完美接

這有兩個意義,一是「江核心」完美引退,二是「胡核心」完美成形。

人大會議上,江澤民將交出殘余的一部分權力:國家軍委主席。在去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江澤民交出了中央軍委主席,他同時也已經同意交出了國家軍委主席一職。在2004年9月發表的請辭函上,江澤民說:「我也將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

這件事情是鐵板釘釘的了。雖然是早已定了的事,但畢竟在最後一棒交出之前,江澤民還不算完全退居二線。胡錦濤時代還不算完美開始。

江澤民的最後退隱,由中國最近隆重推出的美國著名投資銀行家庫恩博士《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一書隆重伴隨。一反中國對在位領導人傳記,尤其是外國人寫的傳記的謹慎態度,這本書在中國各大媒體廣泛宣傳,預訂量已高達百萬。

在此之前,中國更是隆重地紀念了江澤民關於台灣問題的講話。並不時有江澤民巡視的消息出現並突出報導。

交得完美,接得更完美。海外媒體注意到,中國的中央媒體首次出現了「胡核心」的提法:2月25日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中談到新一屆中共領導人過去兩年的功勞時,用「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來形容胡錦濤。蘋果日報認為,「這是中央傳媒首度以『核心』來形容胡」。

平穩的交接是不成問題的了。雖然江澤民不太可能像鄧小平那樣退而不隱,但他也不會有趙紫陽那樣淒涼的晚年。

看點之三:胡核心的政策取向

BBC中文網刊登的一篇文章認為,胡錦濤上台後燒了以下三把火:以「親民」形象肅清江澤民的影響;以「左傾」政策穩定黨內權力基礎;以「強硬」台灣政策進一步顯示權威。

「左傾」,「強硬」,果真如此,那麼內在的原因是什麼呢?實際上,筆者認為:胡錦濤或曰胡溫政權的政策取向關鍵在於對中國的新定位。近年來,中國普遍在討論「和平崛起」這個概念。今年春節聯歡會更定名為「盛世大聯歡」。在全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一片讚美聲中,中國微微地有點陶醉了。從上到下,普遍認為中國已經(至少開始)進入「盛世」,或至少已經在和平地「 崛起」。

胡溫接手黨政大權後,在外交上的行為引人注目。比如,一反以前把七國或八國峰會視為富人俱樂部,站在自己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立場上給予拒絕的態度,開始了對八國峰會的參與和合作;比如,在北韓核問題上,中國積極牽頭斡旋,擺出了國際上爭取更多發言權的態勢。

在即將召開的人大會議上,人們引為「老生常談」的政府工作報告也許並不是那樣的「常談」,或許可以從中看出今後從一個「新大國」形象出發的中國的新考慮。是否會用類似「 崛起」甚至「盛世」這樣的概念來取代「小康」之類中國式謙遜,也是一個看點。而這種概念本身就關係到中國今後的政策取向。

看點之四:胡核心的理論取向

「江核心」很花了一番精力來樹立理論形象。然而,平心而論,江澤民時代的理論相對鄧小平的理論來說,並沒有什麼突破。江澤民做的許多事情應該說是鄧小平觀念的基礎上和時代的發展上的「因勢利導」,比如更重視私營企業家,把保護私有財產納入憲法。

胡錦濤的理論取向則十分地引人注目。有學者指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已經構成胡錦濤時代的「三面旗幟」。

去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上已經正式提出了「和諧社會」這個概念。當時沒有引起人們太多關注。但今年春節過後,建設「和諧社會」突然成為中國宣傳的重點。有評論認為,這也將成為今年「兩會」代表熱議的話題和今後幾年中國最響亮的政治口號。

「和諧社會」,「以人為本」,這些口號聽上去怎麼那樣「資產階級」呢?倒退二十年,甚至十年,這些口號多半會被一部分人斥為資產階級概念。這似乎說明了一點:在中國經濟資本主義化了(最近更近一步對私有企業開放更多領域)的今天,中國的領導人已經不再拘泥於共產主義的概念。他們可以說這是對共產主義的新發展,但從實質上看,這是更多地在理念上走向資本主義,或者社會民主主義。

說到「和諧社會」,「以人為本」,人們會聯想到中國現在的許多問題:百姓對腐敗的憤怒;礦山事故的不斷;拆遷中的矛盾;社會保險的貧乏;「中國農民調查」述及的農村現象;等等。可以說,這個目標不錯,問題是如何達到。

理論的「資本主義化」不等於政治的「資本主義化」。但是,從這些新概念中或許可以看出一定的想法,或曰理想。

看點之五:經濟政策和貨幣走向

香港商報的一篇文章認為:「中國經濟佈局兩會謀突破」。文章提到,二十多年過去,中國已完成區域經濟的整體佈局,根據是中國政府先後提出的東部騰飛,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四個目標。

問題是,全國都是重點了,那還有重點嗎?這就是中國的難處。提了東部和西部,中部和東北當然就不幹了。這恐怕也是一年一本的政府工作報告的難處。把這四個口號重複一遍,那就等於什麼也沒說。

鄧小平當年兩步棋實際上都走對了。先在東南部搞幾個特區;然後再想到了上海(儘管鄧小平後來有點後悔)。這裡面除了一個海南特區可以說失敗了,其它都起到了先富起來,帶動全國的作用。如果當時先搞上海,南部可能就不會那樣繁榮。

時過境遷,現在深圳已經在埋怨「被拋棄」了。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成了真正的龍頭。專家們預計,本次人大會議上將強調「聯東帶西」,促進中部和東北。這樣的提法自然也是勢之所然。但是重點的作用卻也不能忽視了。當然,重點並不是說說的,既要有宣傳,更要有政策配合。現在很難再有培養重點的重點政策。也許,中國已經到了沒法再立重點的時代?

另一個問題,也許本次人大會議不會視為重點,但世人卻非常的關注,那就是中國的貨幣政策走向。估計在兩會上會有原則性的提法,而有關提法不會有突破。但任何一種提法都會引起關注和議論,也許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蛛絲馬跡來證明世界金融機構普遍的預測──年中提5%──是否正確。(平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