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不只屬於漢人」

2013年7月23日

中共建政以來,在民族問題上沒有少下功夫,但迄今效果不彰。數年來,尤其是在藏區和維族地區,族群衝突有增無減。柏林出版的《日報》刊文,對此做出分析。

China Xinjiang; Uiguren Kashgar Sonntagsmarkt / Tiermarkt; es wird viel gehandel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istoph Mohr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1949年建政起,中共一直重視保持各民族和睦共處問題,根據憲法,55個受到官方認可的少數民族受國家保護,享有與在總人口中佔絕對多數的漢族同等的權利;少數民族在語言、宗教和文化上的特點受到尊重,不得受到歧視,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開發也始終是相關政策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若以文革為分水嶺,無論是「前30年」,還是「後30年」,少數民族問題從未止息過,近幾年來,尤其是藏漢衝突和維漢衝突更有激化趨勢。7月23日一期的《日報》「今日主題」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這樣分析個中原因:

「過去幾年,暴力衝突增加,很可能與漢族中國人自我意識膨脹有關。漢族佔中國總人口的92%,在大多數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也形成多數。許多漢族人認為自己在文化和經濟上優於少數民族。……在許多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漢人也具有這樣的意識。2009年7月,在烏魯木齊,關係緊張的維族人和漢人之間終於爆發流血衝突,近200人喪生。在藏人聚居的地區,2008年3月,發生藏人攻擊遷居漢人的流血事件。政府以大量逮捕做出反應。據流亡藏人組織稱,迄今,至少有120名藏人出於對這一政策的抗議而自焚。

新疆吐魯番地區2013年6月又發生嚴重族群衝突事件圖片來源: 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維族教授伊利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少數民族感覺常常遭受歧視。這位學者因表達批評性意見曾多次被軟禁。他指出,少數民族問題在中國極其敏感,若被問及相關事宜,漢族同事們不願就國家領導層目前的政策表態。

「鑑於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經濟上屬於發展最落後地區,中國領導層在促進相關地區的經濟發展方面相當活躍。北京的做法之一是有目標地向相關地區引入企業,以及大力扶持在相關地區的國內旅遊業。(德國)大眾公司之所以被允許在中國的核心地區新建兩座工廠,前提是,沃爾夫斯堡(大眾總部)許諾也在烏魯木齊設廠。

中國總理李克強2013年5月訪問柏林時,受到包括藏人在內的一些人士的抗議。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不過,從這一政策中受惠的主要還是漢人。在西藏首府拉薩,幾乎所有的商店都掌握在漢人手裡,工廠裡的大部分雇員也是漢人。

「維族經濟學家伊利哈木‧土赫提早就提出警告說,如不下決心解決(少數族群)就業率低下問題,少數民族政策有可能完全失敗。藏人和維族人流亡組織批評說,隨著新企業遷入,反而增加了移居漢人的數量。現在,藏人在拉薩的比例低於20%,維族人在烏魯木齊的比例甚至不到12%。」

金融改革,措施不力

中國新近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繼續受到德語媒體關注。7月23日一期的《新蘇黎世報》發表一篇短評,批評北京當局舉措不力,金融市場自由化進程過於零散、緩慢:

「儘管有改革承諾,中國的經濟總管們害怕邁開大步。亟需的國有財政體系的現代化只是零散進行。北京雖然履行了在政府換屆時許諾的推進利率自由化進程,行動上卻相當猶豫。為把中國銀行引向自由競爭,消除現有的對存款利息的限制十分重要。現在的情況依然是,存款利息仍與央行目前3%的基準利率密切掛鉤,向講求節約的中國廣大儲戶繼續只提供微薄的利息。從國民經濟學角度看,這一做法抑制消費,同時使金融業得到過高的利潤。」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