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人用身體消解污染

2011年11月16日

繼北京前一段時間的霧霾之後,南京本周也出現霧霾天氣。據報導,14日南京市首次公佈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濃度,這一數據已經超出世界衞生組織安全標準近4倍。儘管中國政府在加大環保投入,但環境污染仍在加劇。

圖片來源: AP

在內蒙古白雲鄂博的一處鐵礦,灰黑色的污水源源不斷從管道裡流出,在草原上形成一個池塘,滲入乾燥的土地。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多年。61歲的牧民姚金才(音)說,羊喝了污水,牙齒會變黑、變長,沒法吃草,村裡的許多羊都這樣餓死了。

在姚金才簡陋的土屋周圍,卻是一幅中國"綠色未來"的圖景:在廣袤的原野上豎立著數千架巨大的發電風車。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1%。但牧民姚金才卻對此提不起興趣,因為村裡的井水也受到了污染:"就是井水有了污染你也得吃,你不吃到哪抬水去?純淨水一桶多少錢,喝得起嗎?"

中國大力推動風力發電圖片來源: AP

環保部是"紙老虎"

白雲鄂博的情況並不是個別的。中國的多數河流被污染,許多地方的地下水也被殃及,4億人口沒有潔淨的水源,十分之一的耕地重金屬超標。環保組織稱,鉛中毒的人數在增加。儘管政府不斷頒布新的環保法規,但問題卻出在落實上。3年前中國國家環保局升格為環保部,但由於其懲治違法行為的權限很不充分,被視為"紙老虎"。

環境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到底有多大,尚沒有準確的計算。專家估計,僅2008年,環境污染就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減少了3個百分點。非政府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的負責人馮永鋒指出,儘管環保支出近年來有了明顯增加,但無節制的增長帶來的污染造成的損失卻無法得到彌補:

"代價第一個是污染造成的生態系統崩潰,第二個是13億中國人在用自己的身體消解污染物,不幸的是有些人居住的村莊成了癌症村或某種怪病村。第三個層次是,由於這樣的後果,社會的公信力在下降,導致公眾對政府的不滿越來越多,這樣看對社會穩定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

如何擺脫對煤炭的依賴

在今年的人大會議上,總理溫家寶承諾將加強環保列入新的五年計劃。但十一五規劃的環保目標明顯低於環保組織的期待,例如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綠色和平中國分部的氣候保護專家李雁表示:"70%的能源還是來自燃煤,中國必須擺脫對煤炭的依賴,這一點其實中國的領導層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但邁的步子速度還不夠快。現在看來因為經濟增長的巨大需求,因為經濟結構還是偏重出口,能效也比較低,所以還沒有很大的膽量去真正限制對煤炭的依賴。"

在地方上,經濟的快速增長仍是政府最重視的事,GDP是地方官員的政績。在地方保護主義、腐敗和官商勾結編織成的網路面前,中央政府顯得無能為力。

德州的"正確生活方式"

但中國的企業也在轉變思維。在山東德州的一家工廠裡,工人們正在生產太陽能熱水器。該產品已經走入了數百萬中國家庭,使人們對燃煤電力的依賴降低了一小部分。公司董事長黃鳴因他在環保方面的努力獲得了今年在斯德哥爾摩頒發的"正確生活方式獎",也被稱為"替代諾貝爾獎"。他介紹說:"這些太陽能熱水器已經節約了200到300萬噸煤炭,這是對氣候保護的一大貢獻。"

雖然德州邊緣的工廠煙囪仍然在冒煙,但黃鳴還是說服了當地政府支持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現在德州90%的房屋安裝了屋頂太陽能熱水裝置。昔日的石油工程師黃鳴要把他的故鄉變成中國的環保樣板,實現藍天白雲的夢想。但他也清楚,這條路還很漫長。

作者:ard, 編譯:葉宣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