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以最低效益創造最快速度

德國之聲2006年10月23日

今日「德語媒體談中國」:上周,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日韓中俄四國,就落實對北韓的制裁,以及如何使平壤重返談判進行磋商。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璇此前閃電訪問平壤。外界對此行成果的報導卻相互矛盾。日報對此作了分析。星期五報長篇談中國經濟時說:中國是以世界最低效益創造最快發展速度。德國之聲編譯如下。

中朝邊境的「斷橋殘雪」圖片來源: AP

有報導稱,北韓有意重返六方會談,並不會進行新的核試驗。而賴斯在會晤唐家璇後卻沒有證實這一說法。日報報導了朝核問題的進展後寫道:

「中國需要具體成績來抵擋美國極力要求聯合國加強對北韓採取制裁措施的嘗試。為嚴格監控北韓的進出口貿易,美國需要中國的協助。李肇星雖證實在對北韓實施制裁的態度上與美國一致,但呼籲美、朝雙方保持冷靜。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東亞問題專家默勒並不認為聯合國決議及賴斯的外交努力,能促使金正日重回談判桌。他表示,只要美國不同意與北韓直接對話,就無法化解危機。默勒說,新的制裁決議也不能起到作用,因為只有全體成員的態度一致,才能對金正日形成真正壓力。而中國對此並不感興趣。

「減少石油供應或許能使北韓崩潰,但其所導致的後果是,中國不僅得擔心大批湧入的難民潮,同時擔心朝鮮半島的統一,將意味著美國駐軍未來出現在中國的邊境線上。

「默勒估計,美國將致力組成對北韓船隻進行檢查的聯合陣線。他認為,斷然落實檢查措施,將激化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並有可能導致惱羞成怒的北韓再次進行核試驗。」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令許多西方工業國家驚羨不已,但數字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結構問題,如對勞動者的剝削,工業生產力過剩,房地產過熱,資本利用率低等等。「星期五報」刊登長篇文章,在分析了中國低成本,高消耗的發展模式的弊端後寫道:

「資本無節制的堆積帶來的必然結果是價格下跌和通貨緊縮。中國經濟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輪子,運轉起來聲勢很大,但獲利有限,因為資本效益正在迅速下滑。沒有一個國家象中國這樣需要如此高的資本投入,平均一美元的國內生產產值中就有40美分是投資。換言之,世界上效益最低的國民經濟正在創造最高的經濟增長率。而為了保持10%以上的經濟增長率,中國需要越來越多的資本,其結果是,由於期待人民幣升值,投機資本大量湧入,貸款膨脹,其增長速度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倍。

在此情況下,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可能持久。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而產品價格則步步下跌。對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使嚴重的社會矛盾不可避免。要擺脫這一惡性循環,必須提高勞動者,特別是民工的收入,即使這將帶來通貨膨脹壓力。換言之,私人消費需求應取代資本積累成為今後中國經濟的推動力。」

(本文摘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