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非洲對中國的偏見

2012年6月1日

非洲對中國人的偏見有很多:說他們掠奪資源,搶走就業機會並支付少的可憐的薪水。但這種傳聞裡有多少是真的?

** FILE ** An unidentified man walks past a Chinese trader in Lagos, Nigeria, in this Aug. 1, 2002 file photo. Business and political leaders in Cape Town, South Africa, Friday June 15, 2007, attending an annual conference meant to focus entrepreneurial attention on Africa hailed China' and India's' huge appetite for raw materials as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to move the African economy up a gear.(ddp images/AP Photo/George Osodi)
圖片來源: GEORGE OSODI/AP/dapd

亞洲對於這片大陸來說真的是一種威脅嗎?中國在非洲的形象是本周六在德國科隆市舉行的非洲學者大會上的討論內容之一。與會學者們也說起了中國移民非洲大陸的積極作用。

姆裡紹(Ismail Mrisho)和中國人打交道的經歷很愉快。這位坦桑尼亞人在一家中國進口大蒜的公司已經工作了7年。35歲的他在向朋友們講述他的工作時,經常會聽到批判的聲音:典型的,非洲人不賣自己的大蒜,卻要從中國進口。但姆裡紹卻不這麼認為。中國的大蒜比坦桑尼亞產的塊頭更大,更受人歡迎。如果坦桑尼亞人自己不能滿足市場這樣的需求,讓別人來滿足,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姆裡紹表示:"大部分非洲人都對中國人和中國企業的做法有意見。他們說,中國人並不在乎非洲。但是我的老闆他人很好。我們經常一起出去玩,他付的薪水不錯,而且每當我遇到問題的時候,他都會去試著瞭解。但我也從許多人那裡聽到過截然不同的說法,他們對中國人的印象很糟。他們認為中國人來這裡就是為了賺錢,然後就離開。"

中國商人在非洲步履艱難

來自瑞士洛桑大學的中國學學者卡提‧蘭(Katy Lam)也有類似的印象。她在加納和貝南逗留過數月,和當地的中國人以及非洲人有過深度的交流。"許多人都認為,在非洲的中國人都是由中國的政府派來的。但這不符合事實,他們甚至都無法得到政府的支持,完全需要自力更生。這對於他們,對於每個新到一個地方的移民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需要適應當地的生活,經常連語言關都過不了。"

特別是在非洲的中國企業在這裡步履艱難,經常嘗到失敗的滋味。對他們不信任的態度也經常導致政府實行地方保護政策。特別是在一些非洲國家大選前夕,卡提‧蘭也經常能夠聽到一些抵制中國的言論。貝南市的一座市場裡2000年還有40個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商店,而2010年就只剩下3家。其餘幾家的營業牌照都被吊銷了。

中國的商人為本地人帶來了賺錢的機會圖片來源: SUNDAY ALAMBA/AP/dapd

非洲直接受益於中國

就職於德國漢堡全球及地區問題研究所(GIGA)的馬爾凡(Laurence Marfaing)指出,許多非洲人直接受益於中國人。他研究了位於塞內加爾和加納的中國商人和本地商人互動的情況,發現除了直接受僱於中方企業主的非洲人以外,許多在街頭做小本生意的人也能夠憑著中國批發商提供的貨源維持生計。馬爾凡認為,這對削弱流入歐洲的非法移民潮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些人都是幾年前還想著移民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和中國人的合作確實是一個機會。他們可以借此賺錢,在不用移民的情況下養活家人。所以,當有人在達喀爾和加納經常性的批評中國人的時候,這些人就會說:中國人給了我們工作,讓我們能賺錢。"

無論如何,學者們的共識是,必須分別看待中國人在非洲的形象。當然也有許多負面的消息。比如馬爾凡指出,在2003到2007年之間,有17家塞內加爾的鞋廠因為無法和中國廉價的進口產品競爭而倒閉。但也有人確實能從中獲益,比如塞內加爾的街頭商人和來自坦桑尼亞的姆裡紹。

作者:Adrian Kriesch 編譯:任琛

責編:李京慧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