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加快金融業自由化步伐

2013年7月12日

有消息稱,北京政府已批准一項放寬外國銀行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計劃。德語媒體相信,這是中國金融業自由化進程加快的一個訊號。

epa02811295 View of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OC) in central Beijing, China 06 July 2011. China_s central bank has highlighted the risk of grow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 amid forecasts that consumer-price inflation could have hit a three-year high of 6 per cent in June, reports said on 05 July. EPA/PETER TREBITSCH **HUNGARY OUT** +++(c) dpa - Bildfun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有關方面數周前作出的一項決定,上海浦東很快將成為自貿區,外資銀行未來可在那裡相對方便地設立全資子公司;作為選項,外國銀行也可與中國國有或私人銀行建立合資銀行,並可擁有多數股權。這同中國長期以來在金融領域嚴格限制外國銀行「市場準入」的做法形成鮮明對照。7月12日一期的《南德意志報》上的一篇文章就此寫道:

「中國試圖以快速准入發出願使其金融領域自由化的訊號,並有意讓本國金融業經受更多競爭。迄今,中國國有銀行過著高枕無憂的日子,因為,由於國家掌控著利息特權,國有銀行無需擔心沒有足夠的信貸和儲蓄生意。不過,為多少能安全度過自由化風險,各銀行必須逐步成為全能銀行。這意味著,它們必須以新的收入來源彌補在傳統生意領域的損失。而大多數銀行缺乏為此所需的經營管理品質。

「讓更多國際銀行進入,目的是為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開拓道路。不過,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CEIBS)的經濟學家劉勝軍質疑這一措施的有效性。他指出,上海的核心問題是國家的利息壟斷地位以及監管機構對資金流的嚴格監控。只有在這一情況改變後,上海才有成為金融中心的機會。這位金融專家還認為,國內銀行並不會因為外國銀行在浦東的存在增加而面對更多競爭。原因是,外國銀行帶進來的資金數目微不足道。

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根據政府的計劃,(浦東)自貿區不僅將吸引銀行,而且還能吸引象稅務咨詢所或評級公司這樣的中外私營金融機構。對政府而言,這一自貿區對實現全國資金流的自由化起著測試性氣球的作用。資金流的自由化是中國貨幣—人民幣成為世界儲蓄貨幣的前提之一。」

法蘭克福應迎頭趕上

《法蘭克福匯報》以瑞士和新加坡競爭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為例,強調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正迅速提升,提醒德國不要坐失良機:

「知道中國市場對德國企業重要性的人都會對以下這一現象困惑不已:金融市場法蘭克福何以不能早早就成為人民幣的一個交易中心?這個貨幣雖還不能自由兌換,但將日益國際化。的確,德國工業和金融業在這一問題上過久地採取了不加區分的態度。相關生意當然可以通過尤其是香港這樣的地方進行。象大眾這樣的康采恩或許不需要法蘭克福的人民幣交易中心,但對中小企業來說,情況便截然不同。因此,法蘭克福現在加緊步伐,會是一件好事。倫敦、蘇黎世或盧森堡也在做出類似的努力,這應該也是一種激勵。與倫敦競爭,法蘭克福不會贏;但若同其他地方競爭,便另當別論。英格蘭銀行今年6月已同中國央行達成為期3年的額度超過250億歐元的本幣交換協議。法蘭克福應趕快跟進。而有一點是肯定的:區區250億歐元,這對強大的德國工業來說實在是一個小數目。」

法蘭克福金融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摘編:凝煉
責編:葉宣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