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友好的一面」

2014年6月14日

《法蘭克福匯報》周六政治版的文章寫道,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培養非洲學生,來展現中國的友好,改善提高其在非洲的形象。

Li Keqiang Präsident China Besuch in Äthiopien
李克強5月攜夫人出訪非洲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他最近一次非洲之行與衣索比亞总統見面時,兩人用漢語對話,交流兩人在北京那所精英大學的共同求學時光。去年10月出任衣索比亞总統的特肖梅(Mulatu Teshome)曾和這位中國總理同一時期在北京大學學習",《法蘭克福匯報》周六政治版的一篇署名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

特肖梅只是過去幾十年中上萬名在中國畢業的非洲學生之一。文章稱,當特肖梅80年代在北京大學就讀時,給非洲學生的獎學金屬於中國政府"革命性的兄弟援助"。"當時的中國仍以革命領袖毛澤東的視角將自己看作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發言人和非洲的援助者。今天,中國致力培養非洲學生,以通過'軟實力'支持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

文章寫道,繼中國的非洲活動遭到西方以及一些非洲國家的"新殖民主義"批評後,中國政府如今想要改變語調。習近平和李克強在出訪非洲時,都突出了那些直接造福非洲人民的項目。"中國不僅投資開路開礦,也在劇場、會展中心、體育館和派遣醫療隊上面投資。'軟'外交也包括,習近平和李克強都首次攜妻子一同出訪非洲--體現出文化和中國友好的一面。"

教育的力量

另一個拓建"軟實力"的途徑是培養非洲學生。很多非洲政客和商界領袖都曾在中國留學、講中文,作者認為,"對於中國而言,他們是交流中的重要聯繫人和重要橋樑"。"伴隨著中國經濟重要性的與日俱增,去中國留學對非洲學生越來越具吸引力。特肖梅在北京大學讀書時,中國還只是那些去不成歐洲、美國學生的末選,如今中國提供給非洲人很多商機。"

文章提到,據官方統計數據,2013年底共有3.3萬名非洲學生在中國留學--相當於在華外國留學生總數的五分之一。大部分非洲學生都是憑借半額或者全額獎學金攻讀。到2015年,中國計劃將面向非洲的全額獎學金人數提增至1.8萬人。另外,中國還向非洲國家的政府官員提供研討課程。在衣索比亞,中國也在當地培養學生。幾個月前,中國政府向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的50名貧困學生提供了獎學金。

73歲講一口中文的衣索比亞新總統特肖梅圖片來源: DW

"北京希望借此扭轉西方媒體塑造的中國在非洲的形象(新殖民主義)。中國國家媒體中央電視台有一個非洲節目,中國政府借此拉攏非洲記者。中國傳媒大學為非洲記者開設了一年的碩士研究生課程,以便他們'更好地瞭解真實的中國'……中國傳媒大學校長說,大部分非洲學生都屬於該國精英,如果他們成為了中國問題專家,就可以更多報導有關中國的客觀事實。"

危險的訊號

《法蘭克福匯報》6月12日發表短評,稱近來中、日戰鬥機在東中國海上的對峙令人屏息。文章表示,可以看到"當從大膽的舉動變為挑釁引起的衝突時--無論是何方發起挑釁,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領土爭端將會多麼快得升級。只能寄希望於北京和東京的領導層都不會讓這一情況發生。然而這仍然是一個玩火的游戲。表面的問題--這些島嶼,並非關鍵"。

"我們不應過度誇大歷史的相似,然而當人們今年如此頻繁地聯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薩拉熱窩槍殺事件的可怕後果時,當今的亞洲傳來陣陣回聲。東亞、南亞的局部矛盾可能很快升級為國際衝突。"文章在最後寫道,已經有人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提出質疑。

摘編:萬方

責編:張筠青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