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反戰文」引熱議 台灣學者: 愛國主義不敵對現狀不滿

2023年6月9日

中國網路上日前出現「不願為國而戰」的帖子稱,絕不上戰場也不讓孩子去,引發中國網民熱議。台灣學者王信賢撰文指出,中國的「愛國主義」已不敵民眾的生計考量及對現狀的不滿。

China Peking 2015 | Paramilitärische Polizisten & Flaggen
圖片來源: Jason Lee/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政大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在陸委會5月份的「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撰文指出,近期中國網路上出現一波「不願為國而戰」的論戰,主張不願上戰場的主要理由為「對社會不平等的不滿」以及「不願為那些既得利益者而戰」,是否代表官方所帶動的「愛國主義」逐漸「不敵一般民眾的生計考量與對現狀的不滿」,值得進一步觀察。

中國社群網路日前曾出現表達「不願為國而戰」的熱門帖子,內容寫道「如果發生戰爭,我是不會去的,也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發帖人表示:「我是生長在社會底層的人,和平時期沒人記得我們,有難時候才想起我們。說什麼國家有難,人人有責,發福利時候,享受國家待遇時候,都沒有給同等待遇,愛誰去誰去,反正我不去,也不讓我的孩子去。」

這則帖子在中國社群網路引發熱議,並引起不少網民的共鳴,有人支持發帖人的底層不參戰觀點,有人認為必須先加強社會福利才談是否參戰,也有一派人表示「為祖國而戰」是中國人的優秀品質,「若有戰,召必回」;主流觀點則普遍認為,「愛國情懷消退的危險訊號值得每一個人警惕」。中國網上有帖子分析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人民對自私自利富人的痛恨,以及官員貪腐不作為和執法人員濫權。

王信賢在其題為「近期中國大陸民眾政治信任及輿論觀察」的文章中寫道,近期中國大陸社會出現質疑城管、農管執法、公權力擴張、退休金銳減等輿論,對政府信任度下降。他觀察指出:「由於黨中央高度集權決策,使民眾對施政不滿的矛頭直接指向黨中央的情況日益增加。」

文章也分析稱,根據過去的國際機構調查,中國民眾的社會安全感較高,但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失業率攀升、疫情防控亂象以及防疫政策從「清零」大轉彎,使得民眾的社會安全感急劇下降。在社會心理的焦躁浮動、衝突不斷之下,「愛國主義」甚至不敵現實。

作者也指出,中國政府對於稍有不利的言論極其敏感進而「無限上綱」,例如 笑果文化脫口秀演員李昊石(House)因提及「作風優良,能打勝仗被指冒犯解放軍遭到調查,官媒也大加撻伐。王信賢認為,當前中國大陸的社會事件雖不至對中共統治造成立即而明顯的挑戰,但將對民眾的政治信任造成衝擊,也為未來的社會治理埋下不可預期的伏筆。

DW Conflict Zone:如果北京攻台,歐盟的計劃是什麼?

10:0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為「武統台灣」言論降溫?

近年來台海局勢不斷升溫,北京當局雖聲稱將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不願放棄武統選項。中國軍機及軍艦頻繁在台灣海峽活動。美國中情局(CIA)等多方擔憂中國武力攻台。台灣國防部表示,周四(6月8日)偵獲殲-11、殲-16戰鬥機、轟-6轟炸機、運油-20及預警等各型機共計37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台灣西南與東南防空識別區,台灣國軍啟動防禦系統應對。這是中國近期最新一次大規模的軍機擾台行動。

雖然中國網上「不願為國而戰」的帖子並未指明是因何而戰,但台灣媒體和分析人士立即聯想到台海戰爭,並評價稱中國網上的「反戰文」揭露中國人民真實心聲。

台灣中央社五月初曾引述「日經亞洲」前中國分社社長中澤克二撰文指出,中國網路正出現引人矚目的現象,即關於中國武力統一台灣的各方辯論禁令似乎被解除;一種不同於目前風向甚至禁忌的觀點已被允許流傳,亦即現在決定強行統一台灣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是危險的。

文章分析認為,相關討論一直存在於中國網路上,沒有被中國審查機構刪除,清楚表明中國當局接受了這個謹慎立場。「可以肯定地說,中國領導高層打算讓它流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傳播。」

中央社引述日經亞洲稱,雖然中國當局不排除武統台灣,但中國的軍事和安全專家從過往經驗知道這麼做會非常困難,因此有必要暫時平息因戰狼宣傳而激起的輿論熱潮。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