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堅持自主減排立場

2011年11月29日

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世界第一,但北京政府依然堅持要求西方國家在氣候問題上承擔責任。與此同時,也有德國政治人物對中國在氣候保護上做出的努力表示贊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大會在南非海濱城市德班召開,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是中方代表團團長。在出行之前,解振華對媒體表示,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確實世界第一,但在國際氣候公約中設立具有約束力的排放上限指標是無法接受的。解振華重複了北京政府在此問題上的一貫立場--鑑於歷史因素,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具體而言,簽署了《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應該就2020年之前"減排"的目標做出切實承諾,而沒有參加《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也應該跟進。而發展中國家則應該"做出自主減排的承諾",並得到財政和技術方面的援助。中國願意在自願的基礎上採取措施,使有害氣體排放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而不是減少排放總量。

解振華對此提出的理由是,中國目前正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溫室氣體排放"正處在上升階段"。儘管如此,中國在氣候保護方面也制定了不少措施和目標,比如大規模建設核能發電,以擺脫對於燃煤發電的依賴。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量中的比例要提高到1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Achim Steiner)表示,中國正在朝正確的方向作出努力:

"首先我(對中國的減排措施)做出積極評價。自從哥本哈根國際氣候會議以來,中國完成了在會議上所做出的承諾。根據過去幾周內中方發布的消息,中國甚至已經實現了在使經濟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脫鉤'方面的一些指標。不過中國和絕大部分其他國家一樣,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依然在不斷增加,這對於氣候保護而言始終是一大挑戰。"

圖片來源: AP

將前往南非參加德班氣候會議的德國綠黨國際氣候問題發言人赫爾曼‧奧特(Hermann Ott)則認為,在氣候保護議題上,中國的表現比美國更讓人寄予期望,"因為中國的領導層以及大部分民眾都對氣候問題的危害性有清晰的認識,因此中國政府也努力實現能源多樣化,開發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總體而言,中國(在減排問題上的表現)比美國要好得多。"

北京政府也很清楚,要求中國在國際氣候保護議題上發揮更積極作用的壓力正在增加。尤其歐洲深受歐元危機之苦,通過財政手段幫助新興國家應對減排問題的意願不比從前。解振華已經發出呼籲,要求發達國家不要在氣候保護議題上有所鬆懈,他表示金融危機使很多國家都受到了影響,但這只是暫時性的問題,氣候變化問題並非因此而變得不再重要。

一年前,國際社會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氣候會議上就創立"綠色氣候基金"達成一致,從2020年開始,每年將有1000億美元資金用於資助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氣候保護項目。但是,這些錢究竟從哪兒來,卻依然是個未知數。中國已經表達了明確態度,"綠色氣候基金"的主要出資國必須是發達工業國家。

作者:ARD/DLF 編譯:石濤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