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太陽能產業的漫漫長征

2012年12月24日

中國致力於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市場,政府意在扶植本土光伏產業,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而歐洲企業則抱怨,無法從這些優惠措施中受益。此外,中國「黑金」外流數額居亞洲之首也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Chinese workers check and test solar panels at Fuguang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in Hami city, northwest Chinas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6 August 2012. China, the biggest supplier of solar power panels, quadrupled a domestic installation goal for solar energy projects to 21 gigawatts by 2015 to help absorb the excess supply of panels and support prices. The target includes 1 gigawatt of solar-thermal power plants, said Shi Lisha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administrations renewable energy division. China had planned 5 gigawatts of capacity in the five years through 2015 and 20 gigawatts by 2020.
China Solarbranche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日報》(taz)近日發表記者署名文章,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戰略進行了分析評述。根據美國訊息處理服務公司(IHS)的市場預測,2013年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產業市場。在過去數年中,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領域迅速發展,市場佔有率達到了80%左右,但作為銷售市場,中國的地位還並不顯赫。如今這一局面將被改寫,事實上,中國早已成為世界上太陽能熱水使用最多的國家。該報筆鋒一轉接著寫道:

"然而,歐洲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卻難能從中受益。歐洲太陽能企業聯合會EU ProSun的主席尼茨克(Milan Nitzschke)表示:'沒有任何外國企業能夠在中國得到太陽能項目的補貼。我們常常甚至連招標資料都得不到。'只有供應那些中國自己還不能生產的零件的厂商待遇不同。他認為,中國的太陽能發展計劃不過是為本土的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銷路保障而已。"

煤炭發電污染嚴重,中國也開始推動可再生能源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Oded Balilty

歐洲企業抱怨不公正待遇

該聯合會不久前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針對中國的申訴。他們指責中國為本土企業提供非法補貼。歐盟必須在2013年中期做出裁決,是否要像美國一樣對中國的相關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不過,對於中國政府的補貼行為,也有專家持不同的見解,《日報》援引獨立咨詢師豪克維茨(Frank Haugwitz)寫道:

"中國政府此舉並不是簡單地向企業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清理庫存。北京的確有興趣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始終過高。直到去年,中國也有了太陽能電力並入電網的補貼機制,與德國現有的類似。"

"黑金"外流阻礙經濟發展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至少8%的高速增長,雖然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可能不到8%,但這一數字仍然是經濟普遍低迷的歐洲所夢寐以求的。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從2001年到2010年的這十年中,從發展中國家非法流出的金錢每年也以8.6%的速度增長。《法蘭克福匯報》財經版塊對這一現象予以關注:

"亞洲發展中國家在全球非法資金流動量中所佔的份額在六成以上。設在美國的全球金融誠信機構(GFI)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僅僅2010這一年,從這些國家非法外流的資金就超過1兆美元。從2001到2010年的總量上看,中國以2.74兆的非法外流資金排在榜首。這一數額超過前十名中其他九個國家的總和。"

非法外流的資金影響本國經濟民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除了中國之外, "名列前茅" 亞洲國家的還有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此外,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俄罗斯、奈及利亞和阿联酋也在前十名之列。相比之下,在西方工業國家,非法資金外流的嚴重程度就低得多,它們加在一起也僅僅佔到全球總量的15.6%。談到"黑金"的危害,《法蘭克福匯報》舉了印度作為例證,但它其實也部分適用於中國的情況:

"這些資金的流失造成了非常現實的不利影響:因為這數以千億計的資金,原本可以用於投資教育、醫療或者基礎設施建設。……政界和公眾應該把主要的精力聚焦在如何阻止資金繼續非法外流上面。"

摘譯:雨涵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