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中美關係面臨歷史性考驗
2017年1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唐納德‧川普正式就任總統日期的臨近,中國媒體中批評這位新總統的措辭也越來越激烈。《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周一發表題為"川普的外行和自視英明令人吃驚"的社評,文章中寫道:"至於台灣問題,川普有可能搞出一些動作,損害一中原則。但北京報復的力度一定不會讓他和他的團隊"失望"。"
即便在當選總統之後,川普批評中國的"火藥味"同選戰期間相比,也絲毫沒有減弱。相反,他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以及質疑"一個中國"政策的做法,都引起中國方面極大不滿。不過,同官媒的強硬措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官方的表現較為"克制"。對於川普上周再度對《華爾街時報》強調他並不會受"一中原則"所約束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月16日只是以慣常的外交辭令作為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改變這一事實。" 復旦大學美國問題專家沈丁力對美聯社表示:"川普目前還沒有正式就職,還只是一名普通人。所以,中國沒有必要把他的話當真,也沒有必要做出進一步的回應。"
但問題在於,正是這名普通人,一月20日將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同其歷屆前任相比,川普有關對華政策的言論顯然更具批評性和挑戰性,這就為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增加了許多變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對德國之聲表示:"川普在當選總統以後,幾次逼近和挑釁中國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也是中美關係的最重要基礎:一中原則。在這個重大問題上,中國大概還會面臨川普的進一步挑戰。總的來說,川普在經濟和安全政策方面,對中國都是一個負面因素。"面對一個'率性而為'的美國總統川普,時殷弘對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並不樂觀,他說:"每個人預見未來的能力都是很有限的,但每個人都可以把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並從中獲得啟示。我認為,中美關係很有可能會進入過去幾十年來最緊張的階段。"
過去幾十年來,中美關係形成了一種"爭而不破"的默契。上海國際關係問題專家沈逸說:"20世紀90年代中美關係,每年都會圍繞人權問題、貿易平衡問題、台灣問題、不擴散問題、西藏問題等進行固定的回合式的較量,但最終中美關係仍然在好好壞壞,壞壞好好中走到了今天。"沈逸認為,川普治下的美國,也不會突破這一傳統:"大陸這邊具有的做出反制行動的資源,戰略意志和能力,也已經和80-90年代有了天壤之別。當時以大陸的實力,仍然能夠使得雷根政府與大陸簽下新的聯合公報,現在美國如果真的要考慮這種層級的冒險和挑釁行動,顯然需要進行更多的得失計算。"
在沈逸看來,川普近來在對華政策方面的言行,都是試探性的"小動作":"其實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川普始終在控制對大陸進行試探的力度和方式,他選擇推特放話,因為這會有一定的迴旋餘地;他選擇在宣誓就任之前,而非之後放話,因為他也清楚侯任總統與現任總統之間的本質區別。"
事實上,川普的"試探"顯然並不只侷限於發表推文,數名對華政策強硬派的領軍人物入選內閣,也無疑是川普发出的一個明確訊號。上周三,被提名為國務卿的雷克斯‧W‧提勒森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形容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擴張行為非法,"類似於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他說:"我們必須向中國發出一個明確的訊號,首先,停止修建島嶼,第二,你們也將不被允許靠近這些島嶼。"而川普的另一名重要幕僚彼得‧納瓦羅則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川普会通過擴充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力量,實施"以實力換和平"的外交軍事政策。他寫道:"幸運的是,美國還有大量的機會去重新取得在亞洲的戰略性地位。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自身的錯誤計算以及他們把手伸得太長。"
彼得‧內瓦羅是《致命中國》一書的作者,該書稱中國正在利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段摧毀美國經濟,目前內瓦羅被川普正式任命為新成立的白宮貿易委員會主席。時殷弘表示:"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地,川普'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必定會損害世界經濟和金融,也會損害中國的經濟和金融。這種損害對中國的意義相當大,因為,經濟和金融正是目前中國的軟肋。"
相較於專家學者的擔憂,普通中國民眾對川普即將入主白宮似乎更為淡定。德廣聯記者在北京市民進行的隨機採訪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均認為,中美關係並不會進一步惡化。一名楊姓網際網路公司職員對記者說:"中美兩國都是大國,關係不可能太好,也不可能太壞,畢竟關係惡化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達揚/樂然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