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安全沙皇」訪德 聚焦網路間諜

石濤
2016年11月3日

德中兩國周四將開始在柏林商討共同打擊網路間諜行為,這一話題讓德國經濟界尤為關心。與此同時,與會的中國代表身份也值得關注—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

Sommercamp GenCyber NSA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

(德國之聲中文網)網路危險重重,至少對於德國企業而言,這已不是一個秘密。三分之二的德國企業屢屢成為網路攻擊的犧牲品。據估計,每年德國經濟為此遭受的損失高達450億歐元,而攻擊的源頭往往來自遠東地區。

德國網路安全專家蓋肯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們依然可以觀察到許多來自中國的具有攻擊性的工業間諜行為。不過,也有一些是來自歐洲的,有時候還有美國的,後者往往是戰略性間諜行動的副產品。"

甚至類似大眾汽車這樣的工業巨頭也無法在數據安全方面高枕無憂。該公司每周都會遭遇高達6000次網路襲擊。

數月以來,德國與中國之間就達成網路安全協議展開磋商。在今年6月舉行的最近一次德中政府磋商會議上,雙方發表共同聲明,宣佈互不進行以商業為目的的網路間諜活動,並建立起協商機制。

但是,德國專家蓋肯懷疑這樣的機制是否真正有效:"只有將嚴格的措施機制也納入其中,這樣的協議才會有效。但事實上,什麼都沒有。當時的協議只是雙方在理論上達成一致,網路犯罪行為是不好的,雙方每隔一段時間應該就此展開對話。這是一項非常薄弱的協議。"

但中國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網路安全專家沈逸則認為,共同打擊網路間諜的雙邊協議是大國謀求在網路空間構建行為規範的嘗試:"從理論上說,總體看,有規範比沒有規範好;從實踐看,規範要發生效果,就要符合實際。"

沈逸表示,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網路空間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需要形成的規範是,將正常的情報蒐集行動和需要加以管控和打擊的行動加以區分,並在後者的議題上形成共識,展開合作,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展開有效的跨國合作。

此次德中會談的中方代表是政法委主任孟建柱(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AP

"重量級人物"出場

周四(11月3日),德中將就此議題繼續進行對話。從與會代表的身份上,也許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對此的重視程度。

此次代表北京前來參加談判的是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而此前與美國進行類似談判時,中方代表是公安部長郭聲琨。德新社在此前報導中曾引述消息人士將孟建柱描述為"安全沙皇和習近平的親信"。按照中國官場的位階排名,雖然孟建柱所擔任的政法委書記僅僅是"黨內職務",但卻直接領導公安部,這從郭聲琨同時兼任政法委副書記便可以看出。而且孟建柱是政治局委員,也高於郭聲琨所擔任的中央委員。

中國與美國達成相關協議之後,曾有報導稱,針對美國的網路攻擊有所減少。但這並不能讓一些德國專家徹底放心,他們尤其批評的是,梅克爾6月訪華期間達成的協議中沒有納入任何監控機制,一旦出現違規行為,也沒有相應的懲處措施。除此之外,以前的網路攻擊行為還往往來自中國政府機構內部。

中國專家:《網路安全法》不會讓步

自己公司的數據在中國是否安全?許多德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依然對此保持疑慮,這也對兩國經濟交往產生影響,許多企業因此放緩在華開展業務的步伐。

而中國計劃出台的網路安全法更是讓一些德企顧慮重重。他們尤其擔心是中方要求在中國的伺服器上儲存在中國收集到的數據,並公開加密算法。

但中國網路安全專家沈逸則認為,這樣的擔心存在"誇大、扭曲以及認識錯誤"。沈逸表示,中國沒有興趣把外國企業從中國市場趕出去,或者蓄意損害外國企業的合法利益,這樣做對中國,對中國政府,對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社會,都不會帶來什麼好處。"數據本地留存的問題,是個可以討論的問題;雙方可以謀求信任。在具體的做法上,比如原始碼審查,加密和解密的問題等,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要採取的實際做法,一定是借鑑和學習歐美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做法,相關做法,可以在歐美國家的實踐,以及法律規定中,找到顯而易見的參考。"

沈逸認為,外國企業的相關擔憂,很大程度上是被媒體不準確的報導所誘發的,也有相當部分,是外企試圖繼續維持在中國事實上的"超國民待遇"的儌倖心理,而採取了一些一廂情願的單方行動。他認為,中國政府推進網路安全法這樣的實質問題與核心利益上,不存在什麼讓步或者不讓步的問題,而至於具體的實踐方式,會繼續保持現有的靈活和彈性。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