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對「德國進口」為何沒了胃口?

2023年8月5日

德國6月出口連續第三個月增長,但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停滯的情況下,外貿無法為德國經濟帶來好處。此外,德國今年對中國出口下降,未來還可能繼續減少。有專家表示,中國的技術正在不斷進步,在不少領域,未來中國可能「不再需要從德國等地進口了」。

中國連雲港市的貨櫃碼頭
中國連雲港市的貨櫃碼頭圖片來源: Wang Chun/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於德國出口商來說,對中國的業務正在減少。根據路透社周五(8月4日)獲得的德國聯邦統計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數據,2023年上半年,只有6.2%的出口貨物銷往中國,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相比之下,2020年此數據達到7.9%的歷史新高,但2021年下降至7.5%,2022年再降至6.8%。

聯邦統計局周四公佈的數據則顯示, 德國6月份出口連續第三個月增長,但與5月份相比僅小幅上升0.1%,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0.3%,而4月份增長則為1.3%。

外貿不是支柱而是煞車

ING的德國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評論道:「出口就如同經濟整體一樣陷入了停滯。因此,外貿不再是德國經濟的彈性增長支柱,而是一個煞車。」

睿盛銀行(VP Bank)副總裁吉策(Thomas Gitzel)則稱:「新的經濟動能首先需要更好的全球經濟環境。」但由於短期內還未出現此跡象,吉策警告道:「下半年經濟衰退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經濟衰退來了——德國該怎麼辦?

01:5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沃爾拉布(Klaus Wohlrabe)也表示:「國外需求發展相當疲軟。」他指出:「這也是美國和歐洲的緊縮貨幣政策逐漸生效的結果。」沃爾拉布補充道:「目前幾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情況會在短期內發生變化。」

德6月對華出口大幅下降

德國6月份對歐盟鄰國的出口環比增長了1.3%,達到715億歐元。美國仍然是德國產品的第一大買家國:儘管較上個月下降了0.2%,但仍購買了127億歐元的商品。而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則大幅下降5.9%至82億歐元。

對此,ING經濟學家布熱斯基表示:「中國越來越有能力生產以前從德國採購的商品。」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的貿易專家斯塔默(Vincent Stamer)也認為:中國的技術正在不斷進步,「你可以在計算機晶片、電動汽車和電池生產中看到這一點,這樣(中國)就不再需要從德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進口了。」

德國汽車品牌更傾向於在中國當地生產車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 Spata

中德貿易的未來

對於德國對中國出口下降的趨勢,斯塔默認為,現在就與中國客戶道別為時過早:「未來十年,中國仍將是一個重要的銷售市場。」

不過,他也提到:「許多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將不再明確地展示在出口數據中,而是在其資產負債表中。」汽車產業就是個例子:不少德國汽車製造商越來越多地為中國市場進行本地生產。

ING經濟學家布熱斯基也表示:「從長遠來看,中國在德國出口中的重要性將顯著下降。」他呼籲:「我們應該為中國將不再拯救我們的出口部門做好準備。 」

(路透社、法新社等)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德國工業怎樣依賴中國?

02:2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