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德國中型企業的生財之地

2006年11月30日

一切看起來都和位於德國黑森州小城荷爾博恩的工廠沒有任何不同:清理過的生產車間裡安置了德國製造的生產機器設備,一位穿著細條紋西服的金頭髮婦女在車間裡走來走去。只有牆上零星可見的幾處漢字才會令人想起威圖(Rittal)公司的總部其實在8000公里以外的德國黑森州。這裡只不過是威圖公司在上海的分廠。

德國機械製造廠為中國生產大型機械圖片來源: dpa Zentralbild

「誰要是來中國只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那麼未免想得太簡單了。」貝蒂娜‧舍恩--那位金頭髮婦女隔著轟鳴的機器大聲地說。她是專門生產控制箱系列的威圖公司駐中國分公司的負責人。「中國市場只是我們的一項額外業務,」 舍恩補充說,「很多中國企業避免和那些在中國沒有設點的外國公司打交道。如果我們在中國沒有分公司的話,很多訂單恐怕根本拿不到。」

如今再提到中國,往往被談論的是中國經濟威脅論。《明鏡周刊》記者加博爾‧施泰因加特(Gabor Steingart) 在他出版的《爭奪財富的世界大戰 - 權力與財富如何再分配》一書中提出「來自遠東的進攻」一說。2004年至2005年德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總額達到近30億歐元,是之前投資總額的3倍。大部分德國人將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看作為對國內工作崗位的威脅。

德國企業在中國獲益匪淺

但是很難再有其它國家能像德國一樣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中享受著巨大的受益。根據均富國際進行的一項調查,德國每4家中型企業中就有1家借助中國的經濟繁榮而使自身業務獲得強勁增長。能同德國在中國經濟中獲益相媲美的只有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澳洲。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漢姆布萊希特表示,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下獲益匪淺。

1990年以來,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增長了10倍,2005年達到近213億歐元。目前大約有近2000家德國企業在中國設有不同規模的分公司或者辦事處,這其中甚至很多公司的規模在德國只算得上是中小型。德國企業進軍中國市場不只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越來越多的中型德國企業開始以中國不斷增長的市場作為銷售目標。「德國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很長時間以來已經高於貿易總額。」 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漢姆布萊希特說。

負責為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進行咨詢的上海德國中心主任索默爾深信,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是吸引眾多德國公司前往中國的重要原因。北京歐洲商會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41%被調查的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原因是中國市場具有的巨大增長潛力,只有10%的公司以低廉的生產成本作為考慮。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時候,威圖公司駐中國分公司的舍恩第一次對中國市場進行了一次調查。「當時已經有很多我們的客戶,像西門子、大眾汽車、Bosch、BASF、ABB這樣的大公司已經在中國設廠,也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在中國開設了自己的分公司。」 舍恩說。遇到相同情況的德國生產叉式裝卸機的永恆力公司(Jungheinrich)在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對我們的客戶來說,短時間交貨是非常重要的,」 永恆力中國分公司總經理陳健說,「我們的客戶中50%都是總部在國外的外國公司。但是中國客戶同樣不能忽視,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

過去5年,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達到9.5%。擁有國際頂尖機械技術設備並以出口為導向的德國經濟從中獲得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生產叉式裝卸機的永恆力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叉式裝卸機在中國市場一路暢銷,到今年夏季季末,該公司獲得的訂單合同比預想的高出80%。

「從長期考慮,中國並不單純只是德國的出口市場,」 上海德國中心主任索默爾表示,「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在中國投資建廠並進行生產。首先要看在生產領域能夠獲得多大成效,然後才能逐漸探索出在整個地區是否也可以得到市場開發。」 威圖公司已經以上海為基地向整個亞洲市場進行銷售,永恆力公司仍在思索中。中國分公司總經理陳健說:「我們的目標是,以上海為生產中心,在亞洲和南美洲開闢更大的市場。」但這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中國只是一個補充性的生產中心,不會替代德國總部的地位的。」陳健補充說。

無需畏懼低薪

德國方面緣於中國的低薪帶來的競爭力而形成的擔憂在很多德國企業看來是多餘的。「雖然在中國專業人才的薪水水準遠低於德國。但是薪水在整個生產成本中所佔有的地位並不是決定性的,」 舍恩解釋說,「原料成本在整個生產成本中佔有最大份額。例如,薄鋼板的在中國的價格與在德國的價格一樣高。」很多時候在德國生產甚至更便宜。以威圖公司為例,在上海工廠生產一種控制箱的日生產能力是200至300台,但是在德國總廠的日生產能力可以達到3000台。比較之下,在德國生產同樣的產品原本是更便宜的。「總會有一些產品在德國的生產成本低於在中國的。在中國的銷量越大,德國本部的獲益就越大。」 舍恩說。威圖公司產品生產元件特別是高端技術的組成元件中30%是從德國直接進口的。根據德國工業貿易商會的統計,每兩家在海外設點的德國企業中就會有一家能在德國本土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機械製造業是最大贏家

不僅僅是生產元件在源源不斷地從德國銷往中國,所有用於生產的機器設備也是從德國進口的。德國機械製造業對中國的出口增長率平均高達近25%。國際知名的麥肯錫咨詢公司稱,由於產品研發、生產與出廠過程的緊密結合使得德國機械製造業在中國市場上體現出來的優勢愈加明顯並穩定。

威圖公司在中國不斷上升的銷售額同時令位於德國北萊茵州的小鎮布爾溪倍感欣喜。這個鎮子為威圖公司生產提供控制箱所必需的載重基座。目前,威圖公司已向布爾溪鎮投資1200萬歐元用於廠房擴建。「我們在上海設廠沒有奪走德國一個工作崗位,」 舍恩說,「剛好相反,過去12個月裡,威圖公司在德國境內創造了差不多360個新的就業機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