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成為普丁的理想夥伴和經濟命脈?

2022年2月26日

俄羅斯通過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來彌補因制裁而損失的歐盟業務,這樣的做法有多實際?對於中國而言,與俄羅斯過從甚密,又是否存在風險?

Eröffnungsfeier | Olympische Winterspiele 2022 | Peking, China
圖片來源: Alexei Druzhin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會不會取代歐盟成為俄羅斯的貿易夥伴?早在烏克蘭衝突爆發前,俄羅斯就開始加強對華關係,擴大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但通過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來彌補因侵略烏克蘭受到制裁而損失的歐盟業務,這樣的做法有多實際?對北京而言,因在地緣政治上深化與俄羅斯的聯繫而進一步加深與歐盟和美國的裂痕是否明智?

中國對俄羅斯的經濟重要性仍不及歐盟。尤其是在能源領域:歐盟每年從俄羅斯進口2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中國則未達400億立方米。

可擴展的貿易夥伴關係

與歐盟的業務相比,俄中之間的服務和商品交易較少。去年的俄中貿易雖然急劇增長,但約1500億歐元的貿易額仍無法與俄國和歐盟的貨物進出口相提並論。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d)訊息服務部的計算,即使是在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俄羅斯和歐盟的貿易額仍有近1750億歐元。俄羅斯兼並克裡米亞半島前,2013年雙邊貿易接近3500億歐元。自克裡米亞被併吞至今,歐盟制裁、新冠疫情以及當時較低的油價造成了雙邊貿易的急劇下降。

科隆大學國際政治學者耶格爾(Thomas Jäger)分析,俄羅斯要以中國來取代歐盟在貿易上的重要性還需要許多年:"短期內並不現實。中期來看,俄羅斯已經轉向中國,尤其是在能源供應方面。但這必須付出代價,那就是中國會要求以較低的價格進口俄羅斯天然氣。"

換句話說,北京很樂意購買更便宜的俄羅斯天然氣,但當然也可以和過去一樣,從卡達、印尼或馬來西亞購買較貴的液化天然氣(LNG)。

西伯利亞建設天然氣管道圖片來源: Gazprom

缺乏管道設施

迄今只有一條天然氣管道連通中國與西伯利亞天然氣田,即西伯利亞電力管道。據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數據,這條約2200公里長的管道,2021年輸送約1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不到每年最大容量380億立方米的三分之一。俄羅斯和德國之間的北溪1號管道在設立的10年間,每年的運輸量為550億立方米。如今被德國政府暫停的北溪2號管道也能達到相同運輸量。根據能源公司BP的統計,在經濟較疲軟的2020年,歐洲國家加上土耳其共向俄羅斯採購約1680億立方米天然氣。

耶格爾指出,俄羅斯對華出口天然氣要達到可與歐盟相比的水準需要幾十年。

這名政治學家認為,儘管雙方都將他們的關係視為"世界權力再分配"的戰略夥伴關係,但更像是一種便利的夥伴關係。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和中國都將雙邊關係描述為戰略關係。但是這並非親切的關係。它是抗衡美國的便利夥伴關係,雙方都試圖在這種關係中非常冷靜地追求自身利益。"

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布藍默(Ian Bremmer)認為,在與美國的對決中,北京確實將莫斯科視為盟友。他在近期的一份評估報告中指出,如果事態進一步升級,美歐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中國政府可能會進行干預,提供與莫斯科更多的經濟和技術整合,此舉將大幅加深美國兩個最重要對手之間的關係。

北京的困境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則在最新分析報告中點出北京的困境:"中國政府可能會繼續試圖擺平這個難題,避免在措辭謹慎的外交訊息中批評莫斯科,並同意俄羅斯的立場(並且可能在背後幫助俄羅斯減輕西方制裁的後果)。" 與此同時,北京也會努力避免進一步損害與歐盟和美國的關係,隨著局勢的升級,這將變得越發困難。

MERICS分析師勒加德(Helena Legarda )分析寫道:"如今戰爭爆發,維持對北京極為重要的中俄關係,同時不使與西方的關係進一步惡化,要在這兩者之間做出平衡變得更為困難。"

"對中國領導層而言,這不僅僅關乎烏克蘭的未來。這也關係到中國有何全球野心,以及它-在當前與長期-如何定位同西方和俄羅斯的關係。"

在科隆大學政治學者耶格爾看來,很明顯中國雖然將俄羅斯看作是中國產品的重要顧客以及能源供應方,但中國領導人仍然對俄羅斯保持警惕。"現在俄羅斯幾乎所有軍事力量劍指的是西方。但北京當然也意識到俄羅斯的狠辣無情。"

值得關注的是,據彭博社周六報導,中國部分國有銀行因擔心受到西方制裁波及,正限制對採購俄羅斯商品的企業融資。

報導指出,雖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少兩家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及中國銀行已經對與俄羅斯相關的貿易融資實行限制。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稱,這是擔憂融資可能被視為支持莫斯科的侵略行為,進而受到美國及其盟國制裁。報導還說,相關舉措可能只是暫時的。

SWIFT制裁為何被稱為「經濟核武器」?

01:4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