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成為美國高失業率的替罪羊

2006年4月18日

一段時期以來,有關中國以廉價商品充斥美國市場,造成勞動崗位大量流失的指責聲不絕於耳。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主席胡錦濤恐怕不得不就此事向美國人民做出解釋。然而在經濟學家看來,中國不過是充當了美國高失業率及對華貿易逆差的替罪羊。

龍鷹斗

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提供的數據來看,中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份額雖然有所提升,但依然遠遠落後於美國。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產品增值過程是在美國完成的,比中國高出四倍不止。若論有誰在全球化經濟時代遭受了損失,最有理由抱怨的國家可能是德國、日本,但恰恰不會是美國。

專家認為,造成美國工作位置縮減的主要原因是生產效益的增加,與中國無關。然而,美中貿易近2千億美元的逆差、美國國內失業率的上漲卻令美國國會要求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呼聲一度甚囂塵上。幾個月以來,國會議員正在籌劃出台一部商貿法規,對中國進口貨物設置27.5%的的懲罰性關稅。一旦計劃賦予實施,無疑將引發一場美中之間的貿易大戰。

然而,人們卻沒有注意到,美中巨額貿易逆差其實只是美國對亞洲長期貿易逆差的集中體現。出產於亞洲的很大一部分廉價商品輾轉到了中國,被貼上「made in china」的標籤,但美國對亞洲的總體貿易關係並沒有多大改變。雖然人口總數居世界第一的中國目前已經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卻還不是科技大國,只在技術含量較低的製造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如生產DVD以及一些簡單的家用電器。

中國的科技隊伍根本無法與美國的工程師智囊團相提並論,產品增值有限,近三分之二的在中國組裝完畢的成品都是事先經過了國外的初步程序,一半以上的中國出口產品都是出自於中美合資或者其他中外合資企業。例如,美國沃爾瑪連鎖超市近90%的供貨商都是中國的合資工廠。如果中美之間果真爆發貿易大戰,或者中國屈從於美國的壓力大幅提升人民幣匯率,首當其沖遭受損失的正是這些企業。這對於增加美國就業崗位絲毫沒有任何好處,後果無非是將中國生產地轉移到其它廉價勞動力國家如越南、印度或者孟加拉國而已。

美國還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這些都是合理的提議,但是歐盟委員會擔心,人民幣的進一步升值有可能導致美元危機。自從人民幣不再掛靠美元,改掛多國貨幣籃之後,在9個月之內已經升值了3%。中國政府還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美元貯備全球最高。這不僅填補了美國政府的巨額赤字,還使得美國消費者的貸款利息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