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或超日本,成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

2024年1月12日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中國汽車2023年出口量達491萬輛,可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填補俄羅斯遭受制裁之後的市場空白成為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周四(1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產銷量首次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中國汽車2023年出口量達491萬輛,可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市場預測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汽車出口量預計為430萬輛,最終數據預計將於1月31日公佈。

在中國經濟放緩的同時,中國汽車製造商積極擴大出口,尋找國內增長點。儘管汽車銷量整體停滯不前,但政府通過補貼將中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國內汽車製造商隨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

去年,中國國內汽車銷售總量為2190萬輛,低於2017年約2400萬輛的峰值。

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出口目的

2023年,由於歐洲和日本製造商因烏克蘭戰爭而撤出俄羅斯市場,中國車商對俄羅斯的銷量激增。去年前11個月,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84萬輛汽車,包括卡車、客車和轎車。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2023年,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出口目的地。2022年,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從9%增至37%。2023年1至10月,中國對俄羅斯出口汽車達到73萬輛,是去年同期的7倍。2024年俄羅斯市場上的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可能達到80%。

中國乘用車聯席會本周早些時候表示,俄羅斯和周邊國家的需求正在放緩,未來的出口增長將取決於電動汽車海外銷售的擴大。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已瞄準東南亞、歐洲和澳洲等市場。

電動車平民化 中國製造?

16:3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集來福士集團在社群網站上發布公告稱,中國一家造船廠本周交付了中國首艘國產汽車運輸貨船。這艘名為"比亞迪探險家1號"的貨輪可裝載7000輛汽車,目前正在兩個港口裝貨,然後啟程前往歐洲。租用這艘船的比亞迪是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該公告稱,"該項目的成功交付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造船企業在汽車運輸船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為中國汽車企業走向海外開闢了一條新的航線。"

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生產892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沒有提供電動汽車的細分數據,但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生產892.0萬輛,同比增長33.7%;累計零售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累計出口104.8萬輛,同比增長72.0%。

根據中國乘用車聯席會數據,特斯拉Model Y是去年中國最暢銷的電動汽車,共售出64.68萬輛,其次是比亞迪宋轎車,共售出42.86萬輛。

特斯拉網站顯示,Model Y的售價為人民幣26.64萬至36.39萬元(3.75萬至5.12萬美元),比亞迪宋的售價為人民幣12.98萬至15.98萬元(1.83萬至2.25萬美元)。

上海謀拓商務咨詢公司創始人魯索(Bill Russo)說,中國企業通過降低電動汽車的價格,實現了電動汽車的平民化。魯索說,下一個挑戰將是說服買家相信電動汽車能滿足他們的駕駛需求,但第一步是以能夠讓他們考慮購買的價格提供電動汽車。

搶攻歐洲市場 中國電動車成慕尼黑車展亮點

01:5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這就是中國人打破的模式:讓消費者買得起電動汽車。"他在最近接受的一次採訪中說:"中國利用國內市場產生規模經做到了這點,然後將其推向國際市場。"

惠譽國際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到2024年,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總銷量中所佔比例將上升至42%-45%。該公司還預計,今年中國汽車的出口量將增長20%至30%。

由於來自中國的進口汽車不斷增加的壓力,歐盟去年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補貼展開了貿易調查。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

中國製造商協會稱,包括卡車和公共汽車在內的國內外所有汽車的總銷量將在2023年達到總量3000萬輛的里程碑,比上年增長12%。該協會預測今年的增長率將放緩至3%左右。

(美聯社)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