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擾台軍機創新高 白宮譴責「挑釁」

2022年12月27日

中國25日在台周邊再行軍演,作為對「美台升級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應。台灣國防部譴責「武嚇」,並指當日擾台軍機數創新紀錄。對此,美國白宮26日譴責北京「挑釁」、「破壞穩定」。

中國官媒今年8月發佈照片,中國戰鬥機在台灣周圍進行實戰訓練。
中國官媒今年8月發佈照片,中國戰鬥機在台灣周圍進行實戰訓練。圖片來源: Gong Yulong/Xinhu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再行軍演,美國白宮週一(12月26日)表示,對中國在台灣周遭的軍事活動感到擔憂,並稱之為「挑釁」和「破壞穩定」。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將繼續協助台灣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這符合我們的長期承諾和『一個中國』政策。」

根據《紐約時報》,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發言人在討論內部行動評估時說:「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附近的挑釁性軍事活動感到關切,這破壞了穩定,有誤判的風險,也破壞了地區和平與穩定。」

中國東部戰區25日發佈公告指,中國解放軍於台灣周邊海空域再行軍演,組織諸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聯合火力打擊演練。東部戰區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表示,這是針對當前「美台升級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應」,戰區部隊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軍方並沒有說明25日軍演出動多少軍力,也沒有說明確切地點,但東部戰區透過微信公眾號公佈了3張疑為軍演的照片,分別為一架轟炸機、一艘軍艦,和一張自飛機駕駛艙拍攝的空中照片。圖說分別寫道:「轟炸機接令升空」、「作戰艦艇向目標海域高速機動」、「空中眺望台島中央山脈」。不過,照片拍攝時間、地點及真實性,皆未能獨立證實。

台海軍演的消息拉動了中國股市軍工板塊的上漲。12月26日收盤時,中國軍工股總體上揚3.4%,創下了兩個月來的最大漲幅。 

自今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展開環台大規模實彈軍演。中國軍機、軍艦頻繁擾台,甚至幾度越過台灣海峽中線。

台灣國防部26日發佈新聞稿表示,自25日至26日上午6時,共偵獲中國軍機71架次(踰越海峽中線並侵擾西南空域共47架次)、中國軍艦7艘次。台灣中央社報導,若以偵獲數計算,擾台架次創新高,也是今年最多。

美國援台 北京不悅

中國解放軍25日公佈的多兵種軍演,是針對台灣的最新一次軍演,劍指美國日前通過的《國防授權法》。

美國總統拜登23日簽署了《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其中授權未來5年將無償援助台灣100億美元,協助推進台灣軍事現代化。該法案還要求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並建議邀請台灣參與2024年的環太平洋軍演。

此外,法案另授權美國國務院借貸台灣最多20億美元,且需在12年內償還的外國軍事融資(FMF)。

不過,NDAA只能訂定開支項目,實際撥款仍須依據《綜合撥款法案》(Omnibus Spending Bill)。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的《綜合撥款法案》未納入NDAA同意的「無償軍援」,僅授權軍事融資貸款部分。

對此,中國外交部24日發佈聲明譴責,NDAA法案「包含大量涉台消極條款,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給台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

中方表示,「該案罔顧事實渲染『中國威脅』,肆意干涉中國內政,攻擊抹黑中國共產黨,是對中方的嚴重政治挑釁」,並重申「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儘管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支持者和武器供應商。北京向來視美國對台軍售、軍援為肉中刺。

面對中國威脅 台灣導彈足夠自衛嗎?

02:1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台國防部:「武嚇」無助國際形象

針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舉行聯合戰備警巡與火力打擊演練,台灣國防部25日發佈聲明表示,依「守中線、守領海、守主權」原則,全般掌握、適切應處,譴責「中共所作所為再次凸顯其以武力解決分歧、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心態。」

台灣國防部強調,「台美合作有助印太區域的自由開放與和平穩定」,將持續依敵情威脅與自我防衛需求,強化建軍備戰工作。聲明寫道:「中共相關『武嚇』舉動,明顯以威懾國人心理為目標,無助其國際形象。」

針對中國創紀錄的軍機擾台舉動,台灣國防部26日表示,已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法新社、路透社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