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文化年難祛宣傳色彩

2012年1月27日

為了慶祝德中建交40周年,中國政府於2012年在德國舉行中國文化年系列活動。這個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德國總統武爾夫共同關護的慶祝活動將於下周正式開幕。现在,主辦單位已經在柏林公佈了活動的具體內容。

海外的"中國節"到底有多中國?圖片來源: dpa - Report

前幾周的節目以音樂為主。包括古典音樂,傳統中國樂以及戲劇。文化年將以中國愛樂樂團在柏林的演出開始,屆時人們將欣賞到德國以及中國作曲家的作品。戲劇家雷克斯羅特(Dieter Rexrodt)負責整個開幕式的策劃工作。 他面對的"問題是:這個交響樂團是正宗的中國特色還是從西方學來的。但是,與交響樂文化有關的討論在中國已經成為傳統。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中國在這方面還會有進一步發展。"

音樂將成為此次文化年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辦單位總共策劃約500場活動。中國將是今年石荷州音樂節的主賓國。除此以外,今年的科隆流行音樂節C/O Pop以及慕尼黑音樂雙年展也都將被注入中國元素。一些來自中國的年輕藝術家將獲得展現才華的機會,比如說在卡塞爾舉辦的表現公共空間藝術的展覽項目上。此次中國文化年是近年來中國在歐洲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文化活動。中國之前在法國、比利時以及瑞士也舉辦過類似的中國年或者中國文化月等活動。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西歐處處長陳平介紹說,主辦單位特意安排音樂成為此次中國文化年的重點。

"我們從一開始就覺得音樂可以跨越國界,可以不需要語言,所有人都能夠懂。那麼另外一個原因是,德國也是一個音樂大國。德國音樂在中國也非常有影響。 "

拿音樂做擋箭牌

除此以外,可能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音樂,至少是傳統和古典樂大都不像文學或者美術那樣具有爭議性。中國藝術家中有兩人在德國很有名。一個是生活在美國的鋼琴家朗朗,雖然主辦單位無法請他登上中國文化年的舞台;另外一個就是艾未未。他和德國的關係緊密,曾經是卡塞爾文獻展上的嘉賓。該展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類活動之一。艾未未曾準備在柏林開設工作室。他也不在此次中國文化年的活動安排表中,當然這也並不會讓人感到驚訝,因為他正處於監視居住的狀態中。面對與艾未未有關的敏感問題,中國駐德大使吳紅波沒有直接回答:"你剛才提到一些中國著名的藝術家。其實中國的藝術家成千上萬。我們想瞭解一下,我們德國朋友對中國的文學藝術繪畫瞭解多少呢?如果瞭解的不多就下評論起碼是一種偏見。"

所以,德國公眾害怕中國年變成中國政府的一種宣傳工具。中國文化界一些另類的,或者對政府持批判態度的聲音不會在文化年的各項慶祝活動中出現。面對中國政府只想把主旋律文化帶給德國公眾的指責,陳平予以了堅決的反對。

"如果你仔細看這個冊子裡面。我們不光是有國家的院團,同時,也有城市的一些文化機構。同時也有一些非官方的文化機構。比如說,UCCA也在裡面,它是非官方的一個文化機構。也有個人策劃的項目,個人藝術家的項目也在裡邊。所以應該看到整個文化年的項目是非常豐富的,而不只是文化部,或者中國政府定的什麼項目放在裡面。"

據文化部這位負責西歐事物的處長陳平介紹,此次文化年還可以吸收新的節目加入。

作者:Mathias Bölinger 編譯:任琛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