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新勞動法有可喜發展

採訪記者:雨涵2007年7月17日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不來梅大學法學教授沃爾夫岡•多伊布勒是勞動法專家,目前一名中國博士生正在他的指導下撰寫關於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論文。作為一名德國法學家,他對中國的新勞動法怎麼評價?德國之聲見習記者採訪了多伊布勒教授:

新的勞動法6月29日由人大通過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多伊布勒教授,您是勞動法專家,去年也在中國待過三個月,您對中國的勞動法怎麼看?

多伊布勒教授:中國勞動法最讓我關注的就是勞動合同問題。在中國,固定期限合同是廣泛得到許可和實施的,大部分勞動者的勞動合同都是有期限的。在私人經濟領域基本上都是固定期限合同式勞動關係;而在國有經濟領域,期限合同制也越來越普遍。這對於雇員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一個處在有期限勞動關係中的人,是難以給自己的人生作長遠規劃的。他不能買房子,不能安排自己未來一兩年的生活,因為他不確定自己的合同是否能續簽,目前的收入是否能得到保障。

這種體制導致雇員對僱主產生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性。因為合同是否續簽,只在老闆一句話,討老闆歡心的人可以繼續在這裡工作,不討老闆喜歡的人就只好合同期滿之後走人。這就給勞動者的生存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我覺得這種不確定性是值得擔憂的。在這種情況下,唯一例外的是那些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他們可能會覺得短期的合同反而更有利,他們可以隨時跳槽到,掙更多的薪水,但這些人只是九牛一毛,我估計在整個就業大軍中也就佔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吧。對於大部分勞動者來說,期限合同制是一個極為不利的情況。

前不久中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新的勞動法,這個問題有沒有得到考慮?

是的。就我個人來看,新的勞動法對固定期限合同做出了很大限制,這是個可喜的發展。法律並沒有禁止期限合同,因為企業要保持自己人員上的靈活性;但是一家企業之能夠和一個雇員簽兩次固定期限合同,如果在兩次合同期滿之後還想續簽,就必須簽一份無期限的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同樣的勞資雙方簽訂的第三份期限合同自動成為無期限合同。

此外,在一次固定期限合同關係結束之後,如果企業不與其續約,該名員工必須離開的話,企業要向其支付一定的補償費,數額一般情況下為該雇員原來一個月的薪水。如果雇員有權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合同的要求但是沒有行使,而只是要求得到補償費的話,則補償費加為原來的兩倍。這就促使企業繼續雇傭這個員工,如果不想支付補償費的話。

還有一條很重要的規定,那就是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一名雇員的勞動合同中沒有書面說明該合同為固定期限合同的,他有權聲明自己的合同是無固定期限合同,僱主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能解僱他。

您對中國的新勞動法有這麼細致的瞭解,您會中文嗎?

我試著學了一點點中文,但是中文很難學。現在我的中文只大概夠告訴計程車司機自己要去那裡,去買點東西,但是要讀中文的法律條文是遠遠不夠的。關於中國勞動法的問題我閱讀了國際媒體的報導評論,我發現我們常用的搜索引擎谷歌(英文)只採用了美國媒體的評論,比如《紐約時報》,並沒有收編像《中國日報》之類中國媒體的意見。

我現在為一個中國女學生輔導博士論文,她研究的就是這個課題,所以我決定與她合作寫一篇論文,她也會像我提供所有相關和必需的訊息材料。

為什麼現在要頒布這一部新勞動法?

事實上,在這部新勞動法正式問世之前已經有過三個草案,人們對此也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值得一提的事,中國政府當時把第一稿草案放到了網路上,結果立刻得到了19萬條回復和評論。就我的經驗,從來還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以這種方式、在這種程度上讓公民參與到法律制定中去。我們在德國也做過類似的嘗試,但是從來沒有得到過這麼大的反響。其他國家據我所知還沒有做出過這樣的舉動。

然而,當時第一稿草案也受到了激烈的批評,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有些中國人認為它還不夠進步;另一方面,許多歐洲、特別是美國的投資商認為,這部草案走得太遠了。他們特別不能接受的一個規定就是,用人單位、工會或是其它雇員利益代表組織要談判商定關於勞動時間、社會保險等等的所謂勞動規則,如果雙方在一定時間之後不能達成協議的話,那麼雇員代表一方的提案就自動生效。

美國投資商都認為,這種規定在對雇員的保護上比歐洲走得還遠,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顯然,中國也不想惹惱這些外國投資商,所以在第二部草案裡就把這一條規定刪掉了。而且這一條其實也不是特別緊迫和必要,因為中國的工會組織很大程度上還是以企業的整體利益為導向的。我也不能想像一個企業的工會組織會做出會搞垮企業的決定。儘管這一條被刪掉了有點可惜,但是還是有很多好的規定保留了下來。

為什麼恰恰是現在出現了這種發展?

我在這裡有一個個人的假設,當然我並不能確信它是否正確:前不久中國山西黑窯奴工事件曝光,新聞報導一出,公眾對此就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這在最後一刻促使中國不得不頒布新的勞動法。因為人們認識到,必須要改善那些對企業有依賴性的勞動者的境況,奴工事件讓人們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感到了加強勞動法制的緊迫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我在中國期間得出的一個令我驚喜的結論,那就是中國的公眾意識正在形成發展之中。社會主義的理論沒有對公眾意志的產生做任何系統闡述,在歐洲前共產主義國家一直沒有什麼公眾言論可言,共產黨的話就是真理。而現在在中國已經不是這樣了,在一些問題上已經有了公眾討論的空間和可能。

中國國內目前對很多問題批評的聲音也不小,我在英文版《中國日報》上就讀到過很多評論文章,其尖銳程度有時一點也不亞於德國媒體中的文章。這就說明中國的公眾意識正在發展,我覺得這種發展從整個國家的利益和經濟發展角度來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是惡意的,有些善意的批評是可以借鑑的。雖然不少人在惡意地攻擊中國,但是我想中國人有能力判斷批評者的本意,做出適當的應對。

我覺得,最近發生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證明中國的公眾意識正在崛起,尤其在許多政治問題上,民眾的意見越來越重要。這是個可喜的發展,因為這樣每個公民都有機會參與到國家大事中去。我覺得中國政府還是太在意外國投資商的意見了,其實以中國目前在國家上的地位和實力沒有必要這樣的。當然這方面也有不同的意見,我想在中國人們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總體上說,我認為新勞動法的頒布是一件好事情,我也很期待能夠和我的中國學生在德國共同發表關於這個題目的論文。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