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2305 int. li wenkai

採訪人 謝菲2008年5月25日

德國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上周在德國之聲總部舉行了關於中國在08奧運年中的新聞自由狀況的專題討論會。出席該會的有不少來自中國的新聞學以及傳媒業的資深人士。與會者之一、"南方都市報"記者兼評論部主任李文凱在接受採訪中談到了中國的新聞現狀以及走向。

奧運會給中國的媒體帶來什麼樣的轉變?圖片來源: AP

問:314西藏騷亂發生後,中國政府對拉薩地區實行了嚴格的新聞管制。而512汶川大地震後,中國政府一反常態,對新聞報導實行放開,也包括對外國記者。我們應該怎麼看到中國政府在短時間內做法上的反差?

答:反差的原因在於這兩個事件根本性質不同,複雜程度也不同。西藏問題是包括民族問題,主權問題,宗教問題以及中西方關係的絞在一起的問題。而地震是一個重大自然災害,發生之後中國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都希望盡快進行報導。包括傷亡人數,損失,社會救援的情況等。

問:中國政府在地震災情上的公開及時地報導風格是受到國內外各界好評的,我們能否希望這一風格能夠保持下去?

答:我個人對此抱有樂觀的期待。因為08奧運年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而且它也對國際社會作了很多允諾。30年改革開放也給中國進一步增進新聞自由奠定了基礎。而且,近幾年來,中國政府在法制,制度方面也作了相當多的努力,做到打開門不再關上。比如去年的"突發事件應對法",還有今年的"政府訊息公開條例"。

問:您作為一線記者,有沒有在工作過程中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您特別想寫一個題目,報導一個事件,但是由於中國沒有新聞自由而不能寫,或是不敢寫?

答:在我們報社來說,這樣的事態是相對比較少的。更多的情況是,有具體的新聞禁令,傳達以後才對一線的采編判斷選題造成影響。一般來說,我們也不主張,一線的采編自己給自己設限制。在中國,報紙或是電視台這樣的,我們稱之為體制類媒體,既是一個記者寫了一篇稿子,到見報還有很長一個過程。

問:您認為中國要想實行新聞自由當務之急是什麼?

答:中國所有方面的進度,包括新聞自由的進步,仍然是制度和法制上的建設。我們國內的新聞工作者特別期待的是能出台並實施是一部中國新聞法。

問:我個人有一種感覺,就是中國的新聞和傳媒等商業氣息很濃,廣告份量很重。我甚至大膽說,現在中國不是政治在控制新聞,而是經濟,是廣告投資人,是贊助商等等。那麼,中國的新聞走向在未來會不會為了迎合這一商業驅使而更多的側重生活時尚,流行風以及體育類專題呢?

答:我覺得你這個擔憂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這已經不僅是個擔憂,據我看來,它已經部分成為了事實。就是有報導娛樂化的傾向。另外就是報紙,媒體越來越受商業的驅使,可能成為資本的奴役,有可能無法獨立與資本。這的確是中國現在國內的新聞同行非常擔憂的問題。不僅是中國大陸,包括香港,台灣的媒體,他們在這方面走在大陸前面,但是也出現了新聞商業化的情況。所以說,隨著中國社會越來越開放,中國新聞新的隱患就在於無法在資本面前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問:您對西方媒體的報導以及新聞自由工作有什麼意見或建議麼?

答:我想,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西方的媒體同行是我們的老師。他們在張顯的一些新聞專業主義,精神也好,理念也好都是我們在著力學習和領會的。我們認為,西方媒體同行應該特別珍惜這種新聞專業主義的表現。但是我們不希望,看到對中國和中國社會的先入為主的泛泛的宏觀性的定性。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具體的通過個案,以新聞客觀事實來展現中國目前社會的變化,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已經取得的進步。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