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是否有「通貨膨脹」以及豬藍耳病是否是禍源

平心2007年8月17日

中國7月的通貨膨脹率創造了10年的最高,趨勢還在往上走。然而中國專家們還在討論「通貨膨脹離中國有多遠」。無論如何,這個「率」再往上走總是不妙的事情。源頭在食品,食品的源頭在豬肉,在藍耳病嗎?中國政府在掩蓋嗎?這一連串的問題有什麼聯繫 ,有什麼令人思考的東西呢?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在成都一家肉類加工廠裡圖片來源: AP

中國專家看通貨膨脹是與否

概念上有明顯的區別:西方說價格指數上漲,無論多少,通俗的說法就是通貨膨脹率。而中國專家們必須說「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或者英語縮寫CPI。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專家們現在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CPI漲多少、怎麼個漲法才算「通貨膨脹」。7月,中國CPI再次增加幅度,從6月4.4%進一大步,達5.6%。這創下了10年來的新高,追平了1997年2月創下的高點。

就此,北京商報綜合了一些中國專家不同的看法。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劉福垣說:5.6%的CPI漲幅不值得大驚小怪,不等於中國就出現了通膨。他甚至說:「5%-6%的CPI增幅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常態。」北京商報點評說:「劉福垣的預測與政府的3%控制目標相差甚遠。」

國家訊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牛犁說:相對於今年上半年11.5%的經濟增速,5.6%r CPI增幅還是比較協調的。他的看法與劉福垣相似:「對目前的中國來講,5.6%算一個比較適度的CPI增幅,還不能說是進入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期。」持類似觀點,認為目前的通膨是「良性」的,「溫和」的,「輕微」的,北京商報還列舉了幾位專家的說法。

只有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諸建芳認為,目前的情況已經超越溫和型通膨,「7月份的實際CPI比我們預期還要高。」

縮小範圍:食品價格

中國專家們都注意到,7月中國CPI的特點,最突出的是食品價格上漲高於非食品。前者上漲了15.4%,後者只上漲了0.9%。肉禽及其製品價格漲幅更是高達45.2%。其中,鮮蛋價格上漲了30.6%,油脂價格上漲了30.1%,糧食價格上漲了6.0%。

劉福垣的觀點是,通貨膨脹的真正標誌是貨幣貶值,而不是產品價格上漲,「此輪CPI的持續走高是由於食品價格的不斷上漲。而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還越來越值錢,中國進口的東西越來越,便宜出口價格在上升。」他認為食品價格拉動CPI上漲是「好現象」,表明中國低收入群體的支付能力在提高,內需在擴大。

再縮小範圍:豬肉價格

今年上半年,中國媒體談得最多的價格問題還是豬肉價格問題。中國中央領導人都把很大注意力放在了這個方面。也有不少人認為,是豬肉價格的不斷上漲把其它食品、乃至整個CPI指數帶了上去。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6月,中國的全國鮮豬肉批發價每公斤上漲了2元左右,漲幅為15%左右。原以為7月會穩住,誰知7月全國鮮豬肉批發價每公斤又上漲了2元左右,使價格接近每公斤20元,「再次創出歷史新高」。

德新社報導道,與去年7月比,中國豬價上漲了74%。

進一步縮小範圍:藍耳病

德新社報導道,中國有5億多頭生豬。「據未經證實的消息,已有數以百萬計的死(於藍耳病)。而中國官方說最近3個月(死於藍耳病)的只有15萬6千頭。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郭富勝(音)周五在北京說:「沒人真正知道有多少豬得了病。這種病真的是非常複雜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第二次傳染時變成了另一種病。」

80年代,藍耳病首先在美國被發現。1987年和1990年,在德國也發現了這種病毒的抗體。由於這種豬病晚期會在豬耳裡造成大片藍斑,因此得名。郭先生說,這種病毒發展很快,「一開始它只發生在乳豬身上,但現在已經能殺死所有的豬。」

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都強調,這種藍耳病不會傳染給人。然而,德新社的這篇報導說:「導致有生命危險的肺瘟疫薩斯或者禽流感爆發時,中國缺乏公開性的問題為人所知,這使人們再度產生懷疑,是否豬瘟疫的真正規模被掩蓋了。」

其實,前些日子台灣和海外一些中文媒體已經說,中國故意掩蓋藍耳病規模。如果德新社說的中國官方公佈的只有15萬6千頭豬得此病的消息屬實,那確實有此嫌疑。

然而,德國之聲記者讀到中國南方都市報一篇報導「專家懷疑豬藍耳病是漲價禍首」,其中引述了專家的不同看法。據其中引述的廣東省經濟協會副會長兼廣東省價格協會副會長文武漢陳述的數字:全國一些嚴重爆發此疫情的地區,豬的總量下降了60%,其中湖南生豬出欄量今年內將減少800萬頭。

回頭看上述各範圍

首先:通貨膨脹率問題究竟有沒有?大多數中國專家傾向於說沒有。少數說是輕微的。當然,他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既然國家制訂了一定的尺度(3%),就不能隨便通過解釋來修改這個標準。也許正確的說法是:通貨膨脹是存在的,但目前還不嚴重,暫無很大影響。但專家們有一個義務,就是提醒政府和大家注意:如果這個通貨膨脹率繼續發展下去,會有什麼樣的危險。專家們已經意識到,至少8月份的通膨率還會往上走。那麼8月以後呢?能止住嗎?最遠會走到多遠?有專家說了,豬肉價格的上漲還將持續6到10個月,那麼,其它商品的價格和總體通膨率不也一樣會上漲嗎?這是歷史的經驗。要等通膨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才警惕起來,才提醒大家嗎?

第二:劉福垣說,食品價格拉動CPI上漲是「好現象」,表明中國低收入群體的支付能力在提高,內需在擴大。這話大有問題。在老百姓眼裡,價格上漲永遠不會是「好現象」。當然,相對於前些年持續的通貨緊縮,有一定的通貨膨脹率不是壞事。但凡事有個度。即使現在並沒有過這個度,但總要及時提防吧。至於中國低收入群體的支付能力提高,這更是信口開河。有數據證明豬肉價格的上漲是由於老百姓買豬肉的量大增了嗎?明明主要(直接的)是藍耳病加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造成的。恰恰對低收入群體來說,價格的上漲是個嚴重的問題;而這個群體最怕的正是食品價格上漲。彩電價格上漲,可以暫時不買,但食品卻不能不吃。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許中國政府也不得不採取西方的方法,給農民和低收入者一定的補貼(給受藍耳病之害的農民的補貼已經開始了)。

第三:如果說,中國消費價格CPI的上漲關鍵在食品價格的上漲,食品價格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豬肉價格的牽動,而豬肉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由於藍耳病,這麼個順序總體上沒錯。但是,卻也要在發展上階段上去不斷地重新看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化了。尤其不能說,只要藍耳病徹底解決了,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就沒了。在價格發展的過程中,自然有很多問題和潛在的力量發揮出來,被「引發」了。引發之後,就都動了起來。其中包括一個價格心理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德國之聲記者日前在一篇文章裡提到過的: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是一個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轉化的重要標誌之一。也許,中國正處在剛開始轉化的階段,這種農產品、食品漲價在這個理由上還會自然地持續一段時間,也會在今後分幾個階段重新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說,食品價格的上漲並非都是壞事。

第四:即使一個國家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價格的增長持續、過快,甚至失控總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經濟學家要研究,國家要採取措施,這些都是必須的。尤其是一些本來不應該存在的導因應該盡快地消滅掉。藍耳病就是其中一個。還有,現在中國媒體報導說,前一陣說的泡麵平均要漲價40%,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的,即一些企業有串通共同漲價的作弊行為。採取措施後,一些泡麵价格已經開始「跳水」。這一類「趁火打劫」現象不可不防,不可不治。至於其它措施,比如人民幣的加速升值(包括考慮是否要自由兌換);銀行利率的進一步提高;給農民的補貼和低收入者的補貼是否要增加;這些大概都是國家要密切注意著、考慮著的問題。

第五:至於這次中國官方是否有掩蓋藍耳病情況的問題,不好說。也許有過,也許是局部的,或者出於一些人本位的擔憂。但從上面提到的南方都市報引述的專家數據看,至少目前不像有這個問題。或至少中國官方對媒體在涉及面大的問題方面的控制比起非典初期不那麼嚴了,有了進步了。但可以想像,中國必然還有不少處於各個位置上的人,擔心自己的領域會出問題。但掩蓋只能壞事,這是非典時衞生部長等人的教訓告訴我們的。包括專家,包括政府官員,或多或少還會有這樣那樣的擔憂。從「瘟疫」、「通貨膨脹」這些概念的慎用方面,就可以看出一斑。按理說,如果說豬價上漲是主要由於藍耳病,那麼公佈了,老百姓不是更能理解嗎?但也可能會有其它擔憂的,比如,是否會擔憂有的非法經營者把豬瘟死亡的豬肉也弄到市場上來呢?擔憂老百姓擔心這一點呢?但即使要擔憂這樣的問題,自然也是公開的好。公開了才更利於監督。透明度同時也有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