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本周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關中國願意參與可能在烏克蘭設立的國際維和部隊的報導「不屬實」。
不過,在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中國退役軍官周波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時曾提出,如果交戰國同意維和行動,那麼「中國及印度等國或許是最佳的出兵國」。他認為,對於歐洲國家而言,如果歐洲人直接介入,俄羅斯必然會將此視為北約在烏克蘭的另一種存在。
政治與經濟雙重考量
專家指出,儘管中國官方否認,但相關言論顯示中國對參與聯合國維和任務持開放態度。位於華沙的智庫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施祖德利克(Justyna Szczudlik)對德廣聯記者表示,中國希望借此展現其負責任的國際形象,並回應外界對其支持俄羅斯的批評。
她還分析指出,如果未來法國、美國或是 英國在聯合國安理會阻止派遣維和部隊的授權,屆時中國就會說是西方國家不願意停止戰爭,而中國已經做出了一切的努力。
此外,中國在烏克蘭的潛在經濟利益也不容忽視。維和部隊的部署可為中國參與戰後重建鋪路,獲取第一手需求訊息,爭取重建項目合同。周波在今年2月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提到「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能力首屈一指」,能夠高速高效、且以更低的成本完成重建工作。
過去十年,圍繞烏克蘭衝突曾有過許多外交努力,德國之聲梳理有哪些關鍵節點。從明斯克協議,到美國兩任總統,多個國家曾出面調停。
圖片來源: Alexei Druzhinin/TASS/dpa/picture alliance本周五,川普与普丁在阿拉斯加的美軍基地會晤。川普称這是試探性接觸,烏克蘭和歐盟則警告必須維護其根本安全利益。過去十年來,和平努力曾屢告失敗。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Mihail Metzel/AP Photo/dpa/picture alliance2015年2月6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俄羅斯總統普丁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克里姆林宮會晤,就終結烏克蘭東部戰事磋商。2014年3月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後,2014年4月起,烏克蘭軍隊與俄羅斯支持下的分裂分子在頓巴斯戰鬥。
圖片來源: Sergei Ilnitsky/dpa/picture alliance新明斯克協議(或稱明斯克協議II)簽署。2015年2月12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普丁、梅克爾、奧朗德以及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白俄羅斯首都合影。新明斯克協議旨在緩和烏克蘭東部戰事。明斯克協議I約定的停火僅維持很短時間。
圖片來源: Alexei Druzhinin/TASS/dpa/picture alliance明斯克協議未能終結衝突。另一項外交努力同時進行:自2014年7月,德國、法國、烏克蘭和俄羅斯就所謂「諾曼底模式」談判。這是在諾曼底登陸70周年之際發起的。2019年12月在愛麗舍宮的會晤中,新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首次與會。
圖片來源: Eliot Blondet/ABACA/picture alliance美國、北約、俄羅斯、法國和德國繼續展開緊鑼密鼓的談判回合。2021年6月16日,拜登自上任後首次當面會晤普丁。拜登強調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與主權。普丁則否認對烏克蘭東部緊張局勢負有任何責任。
圖片來源: Patrick Seman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鑑於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拜登與普丁於2021年12月7日舉行視訊會議。拜登警告莫斯科如果入侵烏克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後果」。不過,拜登同時強調美國不會派出軍隊。
圖片來源: Mikhail Metzel/Sputnik/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德國嘗試緩解局勢。2022年2月15日,德國總理肖爾茨前往克里姆林宮會晤普丁。僅五天後,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攻勢。普丁在電視講話中僅稱之為「特別軍事行動」。這次會晤是戰前最後一次直接外交接觸。
圖片來源: Mikhail Klimentyev/Sputnik/dpa/picture alliance2022年3月,在土耳其斡旋下,烏克蘭與俄羅斯代表團多次在伊斯坦堡直接和談。儘管未能達成停火,但土耳其促成一項糧食協議的簽署,保障烏克蘭通過黑海的出口。之後雙方交換戰俘。
圖片來源: Ozan Kose/AFP2023年7月,北約在維爾紐斯舉行峰會,美國總統拜登、北約秘書長斯托滕貝格問候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此次會晤旨在強調北約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
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picture alliance/dpa2025年1月川普再任美國總統。為確保其支持,澤倫斯基訪問華盛頓。然而,2025年2月28日在白宮的會晤卻發生爭執,並且是在鏡頭前。川普指責澤倫斯基不感激。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出現疑問。
圖片來源: Saul Loeb/AFP/Getty Images2024年9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前往基輔,會晤澤倫斯基。她強調歐盟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
圖片來源: Efrem Lukat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8月,4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吉達舉行會晤。俄羅斯未受邀請。2025年3月,沙烏地王儲薩爾曼會晤澤倫斯基,討論沙烏地的調停角色以及人道、經濟合作。
圖片來源: SPA/Xinhua/picture alliance2025年4月26日,教宗方濟各葬禮之際,澤倫斯基與川普出人意料地在聖彼得大教堂舉行會晤。二人事後表示,15分鐘的單獨對話「很有成效」。
圖片來源: Ukrain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Handout via REUTERS 2025年5月9日,一輛特別專列駛向基輔,專列上是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宏以及剛就任三天的德國總理默茨。波蘭總理圖斯克也前往烏克蘭。其共同聲明中表示,此次訪問是「支持烏克蘭反對俄羅斯野蠻非法的全面侵略的明確訊號」。
圖片來源: Stefan Rousseau/REUTERS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會,川普提前離開,西方盟友未能彰顯出團結一致。會後也沒有共同聲明。澤倫斯基未能按計劃與川普会晤。
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dts Nachrichtenagentur/IMAGO2024年11月,川普任命房地產大亨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為總統特使。維特科夫多次前往莫斯科會晤普丁,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8月6日。維特科夫被視為川普多年的親信,但他的任命也引發質疑。
圖片來源: Gavriil Grigorov/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周四,默茨在柏林與澤倫斯基會晤。目標是,發出明確訊號,反對以烏克蘭領土做交易。澤倫斯基警告普丁不可信。默茨強調,領土問題不能繞過烏克蘭決定。
圖片來源: Guido Bergmann/BPA/REUTERS 歐洲的擔憂與地緣政治影響
歐洲國家對中國可能的維和參與持謹慎態度。施祖德利克指出,若中國在烏克蘭部署維和部隊並參與重建,可能會被視為中國在歐盟邊境擴大影響力的訊號。「歐洲人可能會意識到,突然之間中國已經站到了歐盟的家門口。」
更令歐洲擔憂的是中國與俄羅斯日益密切的關係。普丁預計將在本周末訪問中國,並參加下周在北京舉行的紀念二戰勝利80周年的閱兵式,顯示兩國「無上限友誼」的進一步鞏固。
維和前提仍未具備
俄羅斯問題專家陳寒士圖片來源: privat專家認為,目前距離中國實際派遣維和部隊仍有很長距離。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陳寒士(Alexander Gabuev)表示,俄烏雙方需首先達成停火協議,並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才可能啟動維和進程。
他分析認為,除非俄烏雙方或是西方發出請求,且聯合國就維和使命達成一致,中國才有可能在多邊框架下派遣維和人員。但在此之前,中國不會單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澤倫斯基批評北京
本周俄羅斯又對基輔發動了大規模空襲,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這顯示「俄羅斯根本沒有改變其目標」,這是對烏克蘭的一記重擊,是對歐洲的重擊,「這也是俄羅斯對川普总統和其他國際主體的重擊」。
他還表示,莫斯科的此類襲擊行為,讓與其友好的國家比如中國或印度也變成了同謀。「很遺憾,中國仍然允許俄羅斯繼續這場戰爭——看起來是這樣的」,澤倫斯基說。
習近平在烏克蘭獨立日向澤倫斯基致賀電
(ARD、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如果戰爭來襲 北約準備好了嗎?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