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刊涉維族強制抽血爭議 牛津大學出版社不再刊登
2025年7月17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衛報》報導,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UP)從明年起不再發表中國的《法醫科學研究》期刊(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 FSR)的內容。
牛津大學出版社拒絕說明為什麼跟該期刊終止關係。不過,《法醫科學研究》過去幾年曾刊登多項爭議研究,遭質疑對新疆維吾爾人「強制抽血取樣」,不符合國際研究倫理標準。
《法醫科學研究》是由中國司法部主管、中國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主辦的英語季刊。2023年,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工程學者莫羅(Yves Moreau)首先針對牛津大學出版社跟《法醫科學研究》的關係提出疑慮。
國際學界人士質疑,考慮到新疆的現況,這些維吾爾人可能並非出於自由意願、同意其DNA樣本被用於研究之中;更甚者,這類研究可能還會反過來加強對維吾爾人的大規模監控。
其中一項爭議研究發表於2020年,主要作者的背景跟新疆警察學院有關。該論文分析了264位居住於烏魯木齊的維吾爾人血液樣本,並聲稱已取得受試者的同意。面對外界質疑研究倫理問題,牛津大學出版社去年提出了「疑慮聲明」,但並未撤下該論文。
另有兩篇《法醫科學研究》的論文也捲入類似倫理爭議,自2023年起陸續被牛津大學出版社撤文。
《法醫科學研究》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官網頁面上發聲明,宣佈未來將改由愛思唯爾(Elsevier)公司在中國的合作夥伴「科愛」(KeAi)發表。
聲明寫道:「此一轉變來自於審慎的思考和務實的需要,一部分是因為我們都有志於促使這份刊物壯大發展,並提升全球影響力……我們也相信它很快就會躋身國際學術出版界的領頭之位。」
根據「人權觀察」等國際人權組織,中國政府透過強迫勞動、高壓監控等做法打壓維吾爾人,且至少有上百萬人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關在「再教育營」。國際學界近年也關注涉及維吾爾人的爭議研究。
2022年,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發表《新疆人權報告》,指控中國政府在新疆的政策可能構成「反人類罪」。
中國政府一貫否認新疆存在人權侵害事件,聲稱沒有「再教育營」,只有「職業訓練所」,目的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分離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