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正在躍升為世界科研大國"嗎?

2011年4月9日

針對中國將在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科研大國的說法,德文媒體根據專家意見認為,中國的論文數量雖多,但是品質還不夠好,還遠遠落在美國等國後面;此外,缺乏自由也限制了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

德語媒體

追逐頭銜

《世界報》(4月6日)寫道:"中國在追逐頭銜,去年,它取代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也獲得不光彩的'第一污染大國'稱號。現在,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的一份報告表明,中國人在科研方面也跑在快道上,至少在論文出版的數量上很快會超過美國。……

"在論文數量上,一個國家正在向前飛奔,這就是中國。從1999年到2003年,中國的專業文章總數大約24.2萬,佔世界論文總數的4.4%;4年之後(2004年至2008年),中國的論文數量大約74.8萬,已經達到全球總數的10.2%。在論文出版排名表上,這個亞洲國家現在名列第二,僅次於美國。"

該報接著寫道:"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中國會在2013年就超過美國。那麼,美國的世界科研頂峰位置很快就會被取代嗎?德國科學基金會(Deutschen Forschungsgemeinschaft,簡稱DFG)的專業事務負責人王儒博(Robert Paul Königs)對此表示懷疑,他說:'出版得多並不意味著出版得好'。王儒博想到的是這份報告中的第二個調查,即全世界的引用數字,一篇論文經常被引用,表明其他學者對該論文的認可和賞識。

"在第二個排名表中,中國還沒有那麼靠前,僅僅排名第7位。數學家王儒博解釋說:'顯然,中國出版的論文平均來說,還沒有像其他科研國家的論文那樣優秀和吸引人。'或者換句話說:中國人雖然增加了論文的數量,但在品質上平均還趕不上美國及其夥伴國家。"

該報說:"王儒博曾在中國為德國科學基金會工作過兩年,據他推測,亞洲人採取不同花招導致論文的出版數量增多。比如,他們用許多小文章代替一篇大文章,一點點地分別公佈自己的發現。當然,這種做法在數不勝數的西方研究所中也是習以為常的。'中國人懂得這種數量指標的價值,肯定不會放過用這種方式表現進步。'

"王儒博強調,儘管如此,中國絕對正在變成一個領先的科研大國。'他們正在朝上走,但是還沒有達到頂點。'……"

"中國高校的一大危險"

《每日鏡報》(4月6日)在一篇分析國際高校加強與中國合作的文章中認為:中國大學的進步"早就清晰可見","早就不僅僅限於數量,中國學者在工程和自然科學頂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也增加了許多倍。"

該文也指出:"這些成就的背後也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中國高校的一大危險就在於對國家機構的嚴重依賴,後者依然為每個大學校長都配備一名黨委書記。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Richard Levin)不久前認為,在沒有真正的自由時,人們或許可以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可觀的成就,就像前蘇聯所做到的那樣,可是,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中是不可能的。"

編譯:林泉

責編:任琛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必然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