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汽車業轉變戰略

2012年9月16日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中,所有「全球玩家」都在爭取這裡的市場份額。然而,國產品牌需求很少。中國的汽車工業正在重新定位。

Vehicles are stuck in a traffic jam during weekday rush hour in Beijing Monday, Jan. 10, 2011.
北京的汽車長龍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Larry Downing, Pool

(德國之聲中文網) 如果不對其汽車行業進行戰略調整,中國的國產汽車品牌將難以佔領顯著的市場份額。專家們認為,中國通過建立合資企業吸收外國技術,以此允許外國公司進入其市場的政策是錯誤的。

將近三十年來,中國一直實行的一個政策是,外國汽車公司如果同一個中國夥伴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向中國出口部分技術,便可以進入中國市場。由於中國的這一戰略,導致國內汽車行業雖然產量可觀,但是至今沒有創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產汽車品牌。

德國大眾汽車圖片來源: dapd

失去市場份額

幾十年來,中外合資的汽車企業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共創造了3千萬個工作崗位。200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2011年銷量超過1800萬輛。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急劇下降。據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品牌的汽車銷售在2012年7月的市場份額為6.8%,2010年這一數字為30.9%。

德國埃森 - 杜伊斯堡大學的汽車專家費迪南德‧杜登霍福爾(Ferdinand Dudenhöffer)說:"合資企業實際上沒有為中國人帶來他們所期望的成功。"技術引進不到位,車輛研發工作停滯不前。"

合資企業猶如「鴉片」

但是外國合作夥伴卻達到了他們利用合資企業所要達到目的。雖然合資雙方各參股50%,但是外國公司則實現了保留自己的商業秘密和新技術的原則。而對於剽竊技術的行為,如最近發生的中國大眾汽車公司抄襲一個新的變速箱事件,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提出了有效抗議。

戴姆勒-賓士汽車生產線圖片來源: AP

前中國工業部長赫廣元在汽車行業的一次商務會議上表示,對中國汽車企業來說,合資企業就"像鴉片一樣"令人上癮。"他批評中方合資夥伴只是對外國車型稍加修改後出售,只求獲得短期利潤,而不是創出自己的汽車品牌,發展新的技術和專利。

新的開端

然而,全球市場研究所( IHS Global Insight)的施土默爾(Christoph Stürmer)說,當然也有雙方夥伴努力加強合作的情況。他列舉了戴姆勒 - 賓士汽車公司和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研發電動汽車品牌"騰勢Denza"方面的合作。這款專為中國研發的電動汽車按計劃在2013年投放市場。施土默爾說: "雙方合作夥伴從一開始就共同研發這款汽車,儘管這始終是一個艱難的路程。"施土默爾認為,從中國最近的五年計劃可以看出,中國希望其汽車行業進入世界前列。他說, "政府打算推出三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製造商和10個零件供應商。所有生產環節都有中國的公司。"

Elektroauto Denza Daimler BYD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精簡公司

為了保障汽車行業的穩步發展,北京政府計劃取消未來兩年內年產量不到1000輛車的所有汽車製造廠的生產許可證。中國的行業協會估計,屆時,國內將有大約一半的汽車企業消失。汽車專家杜登霍福爾認為,經過篩選的中國汽車工業早晚將成為強有力的全球競爭者並擁有有一至兩款成功的車型。

作者:John Blau 編譯:李京慧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