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汽車產業新政策優惠外國大公司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2日

本周二,中國政府公佈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規定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戰略目標。中國政府希望,該行業中出現一種明晰的只活躍有少數較大企業的格局,讓汽車產業的大權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如果想在中國生產汽車,外國公司不得獨資而只能同當地企業合資聯合生產,合資企業中,控股權在中國一方。

大眾的高爾夫車型深受歡迎圖片來源: AP

負責這份「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用了兩年的時間,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這份文件的草案要比現在公佈的苛刻的多。原始文件裡有讓外國公司擔心的條款,如從2010年開始,50%在中國銷售的汽車必須有一半產自中國。因外國在華企業的抗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正版裡刪去了這一條款。

即便是沒有明文寫進文件,外國在華汽車公司仍然擔心最終有無文字其實一樣的局面,因為「政策」文件毫不隱諱地宣稱,中國決心在2010年前成為世界主要汽車製造國,汽車產品滿足國內市場大部分需求並批量進入國際市場。此外,現行關稅制度將作出進一步的調整,目的是加重汽車進口的難度。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讓外國企業在華的旗艦如大眾、寶馬、雪鐵龍、通用汽車以及豐田公司吃了一粒安心丸。為了讓汽車產業不支離破碎,形成有序的整體局面,中國政府要求任何一個項目的投資額不得低於15億人民幣(1億5000萬歐元)。如果是創建新廠,投資額只有超過兩億的項目才能提交到有關部門進行審批;如果是生產4汽缸汽車,每年的產量不得低於5萬輛,6汽缸不得低於3萬輛,大型載重卡車1萬輛。這一條款顯然有利於外國大企業。

中國的汽車銷售量過去4年裡增長了3倍,目前,增長速度依然保持著兩位數。然而,該產業當中也擠進許多不知名的公司,它們生產中低檔產品,讓大眾和通用這樣的名家受到排擠的威脅。雖然,現在出了份「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但從小企業那裡傳來的危險訊號仍然讓名牌不安。外國公司產品中只有生產高檔車型類仍然可以獨享安全感。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