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派25架軍機擾台 專家: 沖著美軍艦而來

William Yang
2021年4月13日

中國12日派出25架軍機飛入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創下中國軍機擾台數量最高的一次行動。中國軍事專家葛來儀警告,中國的「灰色地帶衝突」是台灣未來幾年面臨最大的風險,但近期武統則是誤判。

China Peking | Chinesische Bomber
中國12日派出25架軍機侵入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圖片來源: Nie Haifei/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1日表示對中國對台的侵略行動表示擔憂後,中國12日派出25架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部的防空識別區。這除了是連續10日有中國軍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外,也是台灣國防部去年9月開始公開中國軍機擾台消息後,中國軍機擾台數量最高的一次行動。

這次中國一共派出2架運8反潛機丶1架空警500預警機丶4架殲10丶14架殲16丶4架轟6K進入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台灣國防部表示,空軍派遣空中巡邏兵力去應對,透過廣播與防空飛彈追蹤並驅離中國軍機。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學者蘇紫雲告訴台灣中央社,他認為這次中國派25架軍機進行空中行動,可能與美軍航艦打擊群有關。他指出,中國的遼寧號11日由台灣海峽北上,顯示可能與25架中國軍機進行海上訓練。

此前,中國派遣最多軍機擾台的一次軍事行動是今年3月26日,當天台灣與美國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而中國派出20架軍機飛入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另有數架中國軍機也飛入台灣東南方的區域。

一名不願具名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2日告訴台灣的中央社,美國有注意到中國持續在區域內進行威脅性的活動,其目標也包含台灣,美國對此表達關切。該名官員呼籲中國政府停止在軍事丶外交與經濟上對台灣施壓,並與台灣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1日在接受美國媒體NBC訪問時曾說,美國對中國對台灣發動的侵略行動感到擔憂,並警告說,如果任何一國試圖以武力改變西太平洋的現狀都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雖然不願正面回應美國是否會對中國在台灣的行動作出軍事回應,但他重申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長期承諾確保台灣有能力自衛,並維持西太平洋的和平與安全。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1日在接受美國媒體NBC訪問時曾說,美國對中國對台灣發動的侵略行動感到擔憂。圖片來源: Mandel Ng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專家:北京目前在阻止台獨,而不是武統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亞洲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首要任務是阻止台獨,而不是強制統一,同時,台灣對台獨的風險也心知肚明。她在最近同Richard Bush和Ryan Hass共同撰寫文章中這樣寫道,「 北京對其實現這一近期目標的能力充滿信心,但同時也正在為其長期的統一目標奠定基礎。事實上,根據對國防態度的調查,我們相信台灣人民已經對追求獨立的風險有了清醒的認識。」 該文說,北京以「瓜熟蒂落」這個成語作為指導,而「這一戰略可能比戰爭需要更多的時間,但對北京來說,它的代價和風險較小。」

三位中國問題資深專家總結道,一味「誇大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是在為北京做工作。台灣人民需要的是,有理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而不是一再被提醒自身的脆弱性。」

葛來儀曾將中國派遣軍機擾台的策略形容成「灰色地帶衝突」,上個月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台灣未來幾年面臨最大的威脅便是中國的「灰色地帶衝突」。

她認為,長期來說,台灣可能會為了應付中國的「灰色地帶衝突」,付出更大的代價,尤其是台灣空軍所承受的壓力以及維護軍機的成本。葛來儀告訴德國之聲:「最終,中國想用這種灰色地帶衝突的壓力來說服台灣人民,他們別無選擇,不得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灰色地帶衝突」成最大威脅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的教授黃介正則認為,儘管「灰色地帶衝突」不等於全面戰爭,但中國通過這種方法還是給台灣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他告訴德國之聲:「中國的灰色地帶衝突可以給台灣的作戰能力帶來一種持續的壓力。我認為台灣應該特別注意這些戰術帶來的威脅。」

台灣國防部的智庫11日也特別針對中國的「灰色地帶衝突」發布評估,警告中國這樣非武力的擴張策略未來恐成為常態,這樣的做法也會讓被攻擊方不知該以軍事或警察力量回應,導致決策時間延長。

國防院國家安全所副研究員李俊毅在一篇相關的分析報導中指出,中國的「灰色地帶衝突」是透過漸進丶不引發防守以武力回應的方式造成既成事實,而這個現象不只發生在南海,也發生在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他認為,這代表中國認定周邊國家與美國難以有效反制灰色地帶衝突的行動,並可能決定繼續透過這個策略製造對中國有利的環境。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