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殘骸墜菲律賓外海 NASA批:中方未分享軌跡
2022年7月3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上星期日(7月24日),搭載中國空間站「天宮」三個艙段中的第二個艙段「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成功。
殘骸墜於蘇祿海
一周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7月31日發布於其微信公眾號的消息稱,當天0時55分(中國時間)左右,「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已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東經119.0°,北緯9.1°周邊海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法新社報導,殘骸墜落點位於東南亞的蘇祿海,距離菲律賓巴拉望島的東海岸不到60公里。馬來西亞航天局觀察到火箭碎片在重新進入大氣層時起火燃燒,然後墜入海中。
NASA:有軌跡訊息才能預測風險
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於30日(美國時間)在推特和NASA官網發布聲明表示:「中國在其『長征五號B'火箭落回地球時沒有分享具體的軌跡訊息。」聲明指出:「所有航天國家都應該遵循既定的最佳做法,並盡其所能提前分享這類訊息,以便可靠地預測潛在的碎片撞擊風險。特別是像『長征五號B'這樣的重型運載工具,它們具有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巨大風險,這樣做(分享訊息)對於負責任地利用太空和確保地球上人們的安全至關重要。」
《環球》:中方已連發四條公告
而中國媒體《環球時報》則針對NASA聲明撰文回應道,「中方自7月27日至30日對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參數發布了四條公告,對外通告了不同時間點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參數近地點高度、遠地點高度和傾角的訊息。專家認為,中國已經多次預報了火箭末級殘骸參數,對國際社會展示出最大的透明度,美國自然也有所關注,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指責根本立不住腳。」
事實上,中國的火箭碎片已非首度引起爭議。天體物理學家瓊斯(Andrew Jones)2021年就指出,重達約20噸的「長征五號B」第一級殘骸大約每90分鐘就會繞地球飛行一圈,且無法預計其何時再入大氣層,「最可能的情況是重入大氣層時未被高溫熔化的碎片會落在大海或無人居住的地區 , 但也存在著對人或財產造成損害的風險。」在前兩次發射時,中國官方都指責境外輿論「無端炒作殘骸風險」,並強調「火箭末級再入大氣層燒蝕銷毀,這是國際通行做法」。
歐中火箭設計不同
歐洲空間局負責「阿麗亞娜5」重型火箭的高級工程師阿巴特(Rüdeger Albat)在2021年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表示:「歐洲的火箭在一開始設計時,就不會讓第一級入軌!沉重的火箭第一級,不會飛入軌道繞著地球轉圈,而是會在分離後沿著一條拋物線彈道飛行。這樣的話,它的軌跡就能提前精確計算出來,便於我們在發射前就計劃好讓它在太平洋指定區域墜落,從而能夠提前規劃好禁航區,以免對船隻和船員造成風險。」
中國空間站「天宮」的第一個艙段「天和」核心艙於2021年4月升空,按照計劃,在此次「問天」實驗艙以及今年10月的「夢天」實驗艙升空並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後,中國空間站的第一期工程就能宣告完工。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