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品牌不爭氣

2013年10月13日

在全球商業競爭的環境中,中國製造的品牌正在和西方以及日本的品牌打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其中,也有一些企業試圖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以克服形象和政治上的難關。

A Chinese flag flutters in the wind as an oil tanker is anchored offshore in the distance April 15, 2006 near Zhoushan, China. China's surging appetite for energy is rattling Washington and aggravating an already intense rivalry with neighboring Japan over access to oil and gas supplies, adding to tensions in an already volatile region. (AP Photo/Eugene Hoshiko)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沒有一個躋身於全球前100強的品牌。這是營銷咨詢公司Interbrand的調查結果。

而HD Trade Services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94%的美國民眾說不出來一個中國的品牌,其中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他們知道這個產品是中國牌子,就不會購買。

中國政府形象給企業形象抹黑

公關業巨頭Edelman的總裁愛德曼(Richard Edelman)在大連舉辦的夏季達沃斯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品牌存在許多問題:包括透明度、道德操守、員工待遇和產品品質……不幸的是,中國企業的名聲被政府的聲譽蒙上了太多的陰影。"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行動電話安全技術公司NQ Mobile的做法是,基本上以一家美國本土公司的形象出現。

這家公司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修建了全新的總部,並在華爾街上市。該公司的副總裁是從金融業巨頭花旗銀行挖過來的一名美國人。該公司的網站上清楚地寫著:"德州達拉斯製造"。

集團創始人林宇(Henry Lin)告訴法新社:"我們所有在美國的雇員都是美國人。客戶會感覺到這是一家美國公司……我們將全球市場分成兩部分,發展中國家業務的總部在北京,發達國家業務的總部在達拉斯。"林宇認為: "如果你能在美國成功,你就能在西歐,日本和澳洲也获得成功。"

花錢買來的國際化

其他的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是僅僅通過購買外國企業來實現的。幾十年來湧入中國的投資大潮現在開始向另一個方向流動。

今年9月,美國豬肉加工業巨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同意了中國雙匯集團的收購申請,這也造就了有史以來中國公司在美國的最大規模的併購。

收購包括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在內的境外企業,是中國品牌國際化的一種辦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

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全資收購了瑞典車商沃爾沃,其競爭對手奇瑞和以色列的一家車商聯合推出了名為觀致"Qoros"的新品牌。更具象徵意義的是,中國電子產品巨頭聯想於2005年收購了美國老牌計算機製造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隨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商。

"企業自殺"

但是,也有一些中國企業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本土形象。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的冰箱生產商海爾,或是電信業巨頭華為。後者被視為全世界最受爭議的企業之一。

華為67%的銷售業績來自於中國境外,去年該公司更是成為了世界上註册專利數目最多的五家企業之一。雖然華為推出了世界上最薄的旗艦手機產品,但它依然非常吃力的和韓國三星以及美國的蘋果競爭。並且還要面對外界認為自己可能是一家偽裝成商業企業的間諜機構的指責。美國國會去年下令將華為排除在政府採購的名單之外,澳洲也禁止華為向該國的寬頻網路提供設備。

華為副總裁賽克斯(Scott Sykes)告訴法新社,這樣的做法歸根結底是出於貿易保護主義和對中國的懼怕。他表示:"我們的動機是商業性質的,如果我們為中國政府做事,無疑是讓企業自殺。我們將會失去全球70%的銷售額,這樣的做法是愚蠢的。"美國人賽克斯從2011年開始在華為任職,他並不是唯一一個進入中國企業高層的外國人。

華為雖然已經很努力,仍擺脫不了和政府「有染」的指責。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Photoshot

今年9月,中國電子產品製造商小米聘用了前谷歌副總裁巴拉(Hugo Barra)來負責幫助其管理和開發手機上的安桌作業系統。

體制扼殺企業家精神

就在蘋果創始人喬布斯逝世時,許多中國媒體在報導中指出,儘管中國偶爾出現了像阿里巴巴总裁馬雲這樣的人物。但中國要出現一個像喬布斯這樣如此舉足輕重的企業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現行的教育系統抹殺了人們的創造性和冒險精神。

但對於美國安可顧問有限公司的中國總裁麥健陸(James McGregor)來說,是中國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最大程度的扼殺了企業的創新精神。他表示:"中國的私營企業有創新的能力",並拿微信為例。這是中國網路技術巨頭騰訊開發的一款通訊應用軟體。

中國沒有喬布斯,有教育的問題,也有體制的問題。圖片來源: dapd

拿產品說話

微信目前擁有4億用戶,其中只有1億用戶在中國本土。根據GlobalWebIndex披露的訊息,微信已經是世界上下載次數排名第五位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甚至超過了推特。但這款軟體也並不是完美無瑕的。

今年年初,許多媒體指責稱,騰訊在一段時間內過濾掉了用戶通訊中的一些包含被中國政府視為"敏感詞"的內容。該公司對此矢口否認。儘管如此,麥健陸表示:"這是一個中國的產品,它非常高效。被全世界用戶接受正是因為它是一個出色的產品。"

綜合報導:任琛(來源:法新社)

責編:安靜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