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價格失控"

2011年8月10日

德媒紛紛報導中國通貨膨脹率達6.5%、創3年來最高的消息,認為中國政府失去對價格的控制,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A vendor, left, eats her lunch while another vendor arranges food for sale at a market in Beijing, China, Friday, Jan. 7, 2011. "Stabilizing price levels will receive more prominent status,"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said in a report after an annual planning meeting. (AP Photo/Alexander F. Yuan)
圖片來源: AP

《商報》寫道:"美國的信用評級下調後僅僅2天,這個消息來得不合時宜:北京的國家統計局星期二上午(8月9日)告知,中國7月份的通膨上升到6.5%。國元證券公司經濟學家曾宏宇(音譯)說,'政府處於真正的兩難境地。'他認為,為了抑制漲價,中國央行現在必須減少貨幣供給;可是,面對美國的經濟虛弱以及許多市場的動蕩,北京又必須支撐經濟,為之再提供更多的貸款。 "

這篇文章認為,北京為了對付危機,2009年讓銀行大量發放貸款,通膨達到5%。"然而這不是導致高通膨的唯一原因,還有中國房地產市場被高估,加上全球食品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持續高位的出口順差同樣強化這個趨勢,國內銀行獲得美元收入後,支付的是嶄新的人民幣。第三個問題在於全國的高通膨預期,雇員預防性地要求加薪水,個體戶預防性地提高價格,都強化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價格上漲歸罪於政府"

"所以,中國領導人非常認真地對待通膨趨勢。在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到2016年)中,規定漲價的調控目標是4%,可是目前似乎難以實現。節儉的中國人對漲價十分敏感,至少將之歸罪於共產黨政府。1989年天安門廣場血腥事件發生之前,價格也大大上漲。對於一黨專制的國家而言,北非和中東的革命浪潮是令人不安的發展,反抗的原因包括蔬菜價格昂貴。"

該報指出,"可是局勢還遠遠沒有到危急的地步,從客觀上看,通膨6.5%,中國也可以過得下去。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大約10%,而且收入跟得上漲價。工業企業的農民工2年前每月掙到大約100歐元就滿足了,如今常常掙到200到300歐元。城市有自我意識的中產階層的收入也大大上漲。儘管如此,中國人還是表現出很不滿意,他們希望能將錢不打折扣地用於更高的生活水準。

"此外,專家們期待這個困境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在秋季得到解決,不僅是在中國,而且是在整個亞洲。(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Investmentbank Nomura)的蘇博文(Rob Subarraman)說,'預期中的原材料價格下降是一個巨大優勢,它會抑制通貨膨脹。這會在第4季度給各國央行機會,再次實行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北京也會加速經濟發展,達到已經習以為常的增長速度。'"

"必須警惕經濟過熱"

《德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現在就必須警惕經濟過熱,儘管工業生產的增長稍微減弱。……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的專家格裡格暟5攏Gregor Eder)說:'今天公佈的經濟數據證實了我們的評估,中國經濟向著較為適度增長率的發展趨勢在下半年會停止。'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9.5%,可是隨著這種迅猛增長,這個國家對外國資本也越來越有吸引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進口通膨。中國人特別強烈地感到豬肉價格上漲,比去年貴了57%。"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