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發展與中俄的孤立

2012年2月17日

德媒認為,中國的國家與社會相互交織,當局主動應對社會抗議,致使跨地區的抗議浪潮無法形成。在制裁敘利亞問題上,中俄則顯得很孤立。

(資料圖片)中國警方驅散高喊「茉莉花革命」的示威者圖片來源: AP

《新蘇黎世報》2月16日寫道:"自從利比亞開始起義,已時過一年。當時北京也有對類似運動的恐懼,中共政權在全國加強安全措施,也在天安門廣場增設崗哨,一個跨地區的抗議浪潮在中國並未形成。

儘管如此,中國的公民社會似乎發展壯大。地方抗議運動組織的比過去更好,而且更具對抗性。在媒體中,有關抗議環境污染、工人罷工和反對強征土地的報導越來越多。"

"可能會有一場和平革命"

蘇黎士大學東亞中心中國問題專家(Simona Grano)在該報專訪中認為,真正的民間非政府組織在中國難以發展,"而所謂的政府組織的非政府組織有很大影響,這種組織對西方而言是一種矛盾的裝飾,……然而這類組織可以比傳統的NGO作用更大,與政府連接也不合常理地賦予它們在民眾中的更大可信度。"

她指出,"西方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在中國一邊是中共政權,另一邊是爭取公民權的民眾,但是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交織的。當然中央政府很擔心(社會抗議),它主動地應對,尤其在富裕的廣東省。……"

"中央政府力圖維穩,面向民眾的需求,包括通過對抗議和罷工報導越來越多的媒體,這也和民眾中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以及利用微博表達意見的可能性增強有關。 "

關於中國的發展前景,這位蘇黎士大學東亞中心中國問題專家預測說:"我們將很可能會觀察到一個相當緩慢、持續不斷的變化。果真如此的話,那麼中國會有一場和平革命,中共將向現有的諸多小黨開放。至於何時發生,誰都不知道,中國總是善於出人預料。"

聯大決議揭示中俄孤立

針對聯合國聯大會議敘利亞決議案,《新蘇黎世報》2月16日認為,中國和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否決"讓聯合國陷入集體癱瘓",現在阿拉伯和西方國家加強努力讓聯合國重新介入敘利亞危機。這個決議也揭示了中國和俄羅斯"在世界政治權力鬥爭中的孤立"。

編譯:林泉

責編:謝菲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